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4章 三权分立

资历相符的现役军官中挑选出十到十五人的名单,然后上交给内阁,由内阁选定其中的五至七人,组建新一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这样一来,内阁首辅要想完全控制参谋长联席会议是基本不上不可能了,因为王朴实际上是把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的任免权分散给了人数众多的国会两院,这人一多心就不齐,心不刘就会有争执,就会有派系,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最后内阁和国会博弈来博弈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家互相妥协。

    当然,也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荒唐的可能,那就是皇帝拒绝行使武装力量的调谴权。

    比如说将来帝国受到了异族入侵、殖民地叛乱等武装威胁,需要中央军出兵镇压时,皇帝陛下却拒绝下令调动军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套办法来弥补了,那就是国会两院的谏议权,当帝国、大汉民族受到威胁的时候,国会两院如果能以多数通过决议,并上报内阁批准,就可以直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派谴武装力量的命令。

    王朴的这个权力分配有些诡异,其实就是变相的三权分立。

    西方通常意义上的三权分立一般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可这套体系在大明帝国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在大明帝国,军权是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的,谁要是掌握了军权谁就是大爷,行政、立法、司法都得靠边站。

    所以,王朴的这个三权分立,其实就是把手中的军权给分割了:军队的调动权归帝国皇帝,高级军官的任命权归国会,武装力量调动,高级军官任命的监督权则归属内阁,并以此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互相制衡的体系,避免了皇帝或者内阁首辅直接控制武装力量,并威胁到大明帝国现行的政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