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四章:新学!知行合一!大夏天灾!降临!【求月票!】

自己了。

    故而,明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明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学,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

    天地君亲师,就是明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顾锦年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以最后一位圣人的儒学为主体,名为国学,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苏文景给予解释。

    这个顾锦年懂。

    目前各大王朝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而这两千学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识字这个阶段。

    能真正懂道理的最多两百人,而能成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踏入儒道境界的可能就二三十人,然后这二三十人,能真正牺牲自我,去传道受业解惑的能有几个?

    所以如若入仕,为朝廷解决难题,一来自己当了官,也算是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二来身份越高,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样才是真正的造福苍生。

    国学排第四,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

    第一是孔圣之学,天地第一位圣人的学问,儒道的一切都是根据孔圣而来,自然而然后世变化再如何也比不过孔圣之学,即便是真超越了,读书人也要讲究礼让谦虚。

    朱学和明学都是精神上的一种学问,国学终究还是带着利益成分在里面,所以排第四合理一点,也算是一种平衡。

    但顾锦年心里清楚的很,国学必然是排名第一,因为十个读书人有九个都想要当官,这是人性。

    “先生,除了这四个,还有其他的吗?”

    顾锦年好奇问道。

    “有,只不过其他的学派,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前些年出来的纵横学,阴阳学,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被稷下学宫认可。”

    “锦年,按老夫的想法,你入国学要好一些,你的性子,不适合加入朱学,你自己无法约束自己,明学对你已经有些意见,没必要自找麻烦。”

    “国学的话刚刚好,你本身便是大夏权贵,入国学合情合理。”

    “当然具体是什么,看你自己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