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五十一章获取一颗星球的一线契机(1)

一下,将与恒星距离适宜的恶劣行星改造为自然世界的课题。”

    从前弓亚明在电讯里听到过cc提到正在研究,提早将与恒星距离适宜的恶劣行星改造为自然世界的课题,只是因为那时他对cc观感不佳,根本没有在意。

    这时已经意识到cc实质是一名非常卓越的天才学者,弓亚明不由随口好奇的问道:“cc请问一下,将与恒星距离适宜的恶劣行星改造为自然世界是什么样的课题研究?”

    “阁下那是一种解释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简化执行却几乎不可能做到的课题,”cc皱皱眉头说道:“你知道一颗行星,要想成为有大气圈、海洋、适宜的含氧量、光照等等苛刻条件,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世界,是非常、非常困难与巧合的。

    首先宇宙中要有许多小行星绕著一颗恒星旋转,这些小行星互相撞击,形成一颗原始的庞大行星,这颗原始行星先是呈现灸热的火球状态。

    然后随着小行星对这颗原始星球的撞击渐渐减少,这颗原始行星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产生一层薄薄的地壳,同时在它炽热的地底开始喷出大量包含有水蒸气的气体。

    这时候最关键的一点出现了,如果这颗星球距离照耀它恒星的位置不会太近,而致使水蒸气被恒星的光照蒸干,而且其本身的质量又有足够的引力将蒸汽全部拉住,不至于逃逸,便会形成一圈包围在星体外围的大气层。

    大气层形成之后这颗原始星球便会开始降雨,经过漫长的演变,就会形成原始海洋,渐渐转变成自然世界,如果再在合适的距离发现具有‘空间节点’,那它有了无法估量的价值,比如您领地所在的粉水晶星。

    而人类发现有一些行星,在距离它半径123.67光年内的星空中具有空间节点,其自身也处于适宜产生大气圈的恒星轨道上,但却还没有产生原始的海洋。

    毕竟就算一切条件都具备,自然世界的形成也需要数以万亿年的漫长时间。

    我现在研究的课题,就是缩短这些具有空间节点而且与恒星距离适宜的恶劣行星,演变为自然世界的过程。”

    “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行星,”弓亚明惊诧的问道:“那么cc人类发现这种条件的行星又有多少?”

    “处在各个时间条件下的恶劣行星总共2786颗,”cc习惯的很详尽回答说:“其中推算在500至1000万年时间可以形成自然世界的有756颗,我在银河bhy区18463gyu点的实验室就位于一颗这样的行星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