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54 将我送给常刺史吧(求月票)



    前后短短两句话,每句话都在众人心间引起了波澜。

    “荥阳郑先生!”苏愈的反应最大,满眼惊喜敬佩:“在下苏愈,久闻郑先生大名了!”

    其他人也纷纷行礼。

    郑潮上前一步,抬手还礼,笑意诚挚:“在下只是一介布衣,有幸得常刺史错爱赏识,方有机会与诸君共事。郑某初来乍到,对院内事务一窍不通,日后还要仰仗诸位多多照拂提醒。”

    “郑先生折煞我等了。”苏愈感叹道:“能与郑先生共事,实乃我等之幸也!”

    作为一个半生坎坷,抱负难展,曾遭无数次不公冷待与打压的寒门老秀才,苏愈自认,自己是有些愤世嫉俗,不齿士族权贵的心态在身上的。

    但郑潮一度舍弃郑氏家主之位,以草堂先生之名将士族不传之学授予寒门学子,之后更是彻底背弃士族,在士族间背负骂名,却依旧游历四方,以所学广济天下——

    这一年来,郑潮的名声愈发响亮,尤其是在文人与权贵之间。

    就是这样一个人,拒绝了诸方势力的示好,却来到了他们江都,要投身学事……这叫苏愈如何能不动容?

    苏先生动容之余,又觉江都前路无限光明。

    能让如此圣贤甘心投来此地,不恰恰说明了如今江都的不同凡响吗?

    苏愈看向常岁宁的目光,也不由得愈发钦佩敬重。

    由此亦可见,这位带着江都走出困境的刺史大人,如今已得天下一等名士认可追随……在某种意义上,可见其声名号召之力,在迅速地飞涨着。

    郑潮担任无二院院主的消息,很快在学院中传开,四下轰动之余,同苏先生有同样看法感受的,大有人在。

    一些年青年长的学生们,此刻无不振奋。

    “……不知观沧先生,是否也会授课?”

    “其它书院的山长,每月得闲时,也会讲上几场的!”

    “听闻去年春时的新科状元宋显,便曾得观沧先生点拨……”

    “若我等听了郑先生的课,岂非也可称作郑先生的学生了?”

    拜读千百年来不外传之典籍,以名士为师……此生无憾矣!

    有激动难当的学子转身快步而去:“我要写信将此事告知张逢他们!”

    几人跟上去,边走边问:“他们已不在院中,告诉他们作何?”

    这名唤张逢的,是去年倭军在海上攻势正猛时,煽动了数十名学生从无二院退学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