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


    这里有一座座“土山”,更准确地说是粪土山,成分为人畜粪便和以泥土后形成的混合物,气味十分感人。

    最“熟”的一批粪土已堆放大半年。这会已经有人将其挑走,撒到农田里。

    最“新”的粪土山还在慢慢长高。

    渠谷水畔,趁着冬季枯水期清淤的丁壮将一车车的淤泥拉过来,与新鲜粪土不断搅拌,然后堆积起来。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只是听命行事罢了。

    金三执行命令十分坚决,而且管理起来很严酷。他人虽然不在,运铠甲去了,但各项命令依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以军法治民,或许不太科学,不太人性化,但乱世之中,你还想怎样?

    并州流民们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没经历过饥饿的绝望,就不会珍惜安定的生活。

    他们现在不是流民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堡户、坞民,干活、种地、吃饭,虽然辛苦,但能活下去,一家老小能够团圆,这比什么都好。

    邵勋最后看了看那些牲畜。

    整体数量有所增加,明年会更多。

    云中坞附近的丘陵缓坡,不适合种田,但很适合放牧。牛羊马的数量会一年年增加,每年还会固定产出大量的鲜奶。

    魏晋以来,上层官员公卿的食谱中存在大量的奶制品,普通百姓受此风影响,也多有食用。

    比如奶粥。

    这是一种混合着粟、奶、野菜熬煮而成的粥,风靡大江南北,是很常见的食物。

    即便到了唐代,人们仍然经常食用奶制品,并发明了诸多品种,如干酪、酸浆等等。

    白居易就很喜欢自己煮奶粥喝。

    但不知道为何越往后,奶制品食用就越少。

    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人地矛盾,人口增长过于迅速,人均资源占有量反而少了。

    就比如邵勋看到的那些丘陵缓坡,甚至是山间的平地,时人完全没兴趣去耕作,因为其他地方有更多、更好的农田。

    膏腴之地你不耕,去改造贫瘠的丘陵?

    这些丘陵缓坡、山间细碎小盆地乃至林间空地,作为牧场最合适,无需改造成农田,你也没那么多人手去耕作。

    牲畜产出的奶主要制成各类干酪、奶渣。

    普通堡户没份,那是银枪军士卒的,每个月都发。

    银枪军士卒定期去山上训练,顺便打猎,猎物也是他们的,与堡户无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