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

    巧了,正如郭家父子在讨论羊毛一样,邵勋也在和随驾南下的拓跋鲜卑子弟谈论此事邮城桑梓苑中有西域胡商带来的所谓织机,十分离谱。

    那玩意其实是在邺城就地组装的,十分巨大,立起来几乎有房屋那么高,纺锤悬挂而下,一个人用手旋转着纺线,并用卷线杆卷线,另一个人准备粗纱并将其绕成盘状。

    织布在机器顶端的横梁上进行,织好的布就被卷在横梁上。

    整个过程几乎全是手工,机器似乎只提供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作用。

    简而言之一句话,效率很低。

    邵勋觉得真正的毛纺机器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批胡商带过来的太落后了。

    动物纤维这玩意,最早是游牧民族拿来使用,但真正技术发展,基本都是进入农耕地区以后。

    但中国古代农耕地区极少用羊毛、骆驼毛之类的动物纤维纺织,即便一时兴起,发展了相关技术,很快也会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毛纺真正得到大发展,其实是在中亚城邦国家,他们有相当的文明水平,有文字,有各种相关技术,能发展出游牧民族难以掌握的复杂机器,最终向东、向西传播。

    中国出土的毛织品实物绝大部分都在新疆,可见一斑。

    这种毛纺技术向东传播的过程不太顺利,因为中原有丝绸纺织,但向西传入地中海后,立刻引起了当地人的喜爱,他们现在的主要织物就是毛布和麻布。

    邵勋觉得,要想找到真正先进的毛纺机器,得去中亚城邦国家找一一明末《天工开物》就提及毛纺,「机织、羊种皆彼时归夷传来,故至今织工皆其族类,中国无典也。」

    「羊毛一物,极能御寒。」邵勋手里拿着一块织好的毛布,道:「或有种种缺陷,毛短、粗、硬,不能直接纺,需得先净毛、弹毛,然后捻纺成纱线——”」

    邵勋将毛布递到仆固听手中,说道:「看看如何。」

    「比毡毯细软多了。」仆固听仔细摸了摸,说道。

    邵勋忍俊不禁。

    制毡处理羊毛的标准可比纺纱织布低多了,大体是将羊毛平铺,加湿加热,然后捶打碾压,即施加外力,让羊毛自然缠结,有的甚至根本不去除羊毛上的油脂,技术含量很低。

    正宗去油处理过的羊毛,纺纱成线,再织造成布,技术含量高,自然比毡毯细软。

    邵勋又拿出一块毛布,看向黄门侍郎阴元,道:「卿乃敦煌人,可知此物叫什么?」

    「(j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