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逐渐分流的两拨人

硬,做成革带后可束衣。

    平民百姓一般用韦带束衣,有「布衣韦带」的说法,皮带上也没饰品,比较朴素,体现了等级划分。官员则用革带,后汉时预备当官的读书人也用革带,如周磐「乃解韦带,

    就孝廉之举」。

    因为韦皮较为柔韧,是一种非常好的装随身食品的器具。

    大梁禁军现在越来越正规,装备越来越先进,麸袋人手一个,容积四斗五升,可缠在身上,行军征战时供五天食用。

    听到董乐问是不是韦皮麸袋后,邵雍立刻说道:「自然是韦皮,洛阳武库里都是好货。朝廷要得急,将作监忙不过来,我接了两千个,你们村做四百个,如何?韦皮、针线之类,明日有人送来。麸袋二月初我来收。」

    「一个给几钱?」董乐问道。

    「十钱。」

    「也罢,我就知会一下。」董乐说道。

    「之前做的鞘套抓紧了,正月底我就要。」邵雍又道。

    董乐无语,只能点点头。

    这事他一文钱没捞,却要去打招呼,实在不得劲。

    若吴公有前途的话,那还值得靠上去,但看他一副求财的模样,摆明是不可能了,实在无奈。

    「你们手头还有别的活么?」邵雍刚准备离开,又问道。

    「没有。」董乐脸色更苦了,道:「不过蜀公差人来问,有没有人会织。」

    「他所差何人?」

    「故汝南太守费公幼子费辰费屈己。」

    「洛阳哪有人会织?就连织机都没有。」邵雍惊讶道。

    「我也是这么说的。费辰也没着恼,直接走了,说是要找人做织机去,就桑梓苑那种。先做二十台出来,去太原分发至相熟的民家,让他们农闲时学着织。」

    「你和他很熟?」

    「我就是汝南人,回乡时有过数面之缘。」

    邵雍点了点头。

    昔年费立当汝南太守,有「酷吏」之称,把当地豪族整得五痨七伤,没想到费家居然落籍汝南了,真不怕被人报复啊。

    八弟,哈哈,你也有这一天啊。邵雍开心地笑了起来,邵家「不务正业」的男丁又多了一个。

    不过八弟找人织确实是条好路子。

    羊夫人手头可掌握着很大的牧场,蓄养的牛羊马匹数量很惊人,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楼烦监附近的牧场了,可能养了数千匹马、十余万牛羊。

    汝南也有一个,养的多是马、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