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

e 1pro的销量也在1000万台左右。我们想实现自研自产芯片全面替代,都不够啊!”

    “更别说,还有星逸平板X1pro,星逸电视X40、X50,也需要鲲鹏702。”

    “明年千元机量产,将搭载鲲鹏700,鲲鹏700也得量产,并且要照着年产一亿去。”

    “再加上翼龙3000基带,也可以量产一些对外出售。”

    “全部加起来,未来一年,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将超过3亿片。”

    “而眼下的星逸晶圆厂一年最多能生产1.7亿片,还有1.5亿以上的产能空缺。”

    “这……”

    赵老和秦主任都怔住了。

    完全想不到王逸的野心那么大,想不到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那么高。

    可想想也正常。

    明年四核的无界千元机999起,必然卖爆,销量破亿有希望,就要一亿颗鲲鹏700芯片。

    星逸新旗舰手机,加上今年的xphone 1pro、xphone 2,三款机型加起来,销量破亿毫无压力。

    星逸平板全球开售,旧款+新款,明年销量突破6000万没压力。

    星逸电视新旧多款机型加起来,年销五千万也没压力。

    此外,3G基带翼龙3000,也可以对外开售,华为等客户采购,一年数千万同样没压力。

    全部加起来3.5亿都有可能。

    星逸晶圆厂产能才1.728亿颗芯片,根本不够!

    差着一半呢!

    至于第二大晶圆厂,月产十万片,年产120万片,若是用来生产鲲鹏702,年产6.912亿片。

    再加上星逸晶圆厂一厂,总产能将高达8.64亿颗。

    届时产能足够用了,甚至根本用不了,还能对外代工。

    但那都是两三年后的事情,可眼下,未来一年,都不够用。

    根本不够用!

    远水解不了近渴。

    赵老陷入沉思:“王董,你说的很对,眼下星逸科技需要的不是两三年后的超大晶圆厂,而是能够迅速投产的小晶圆厂。”

    “因此,我决定将第二个月产10万片的晶圆厂进行拆分。分成若干个小晶圆厂,提升交付时间。”

    月产10万片的超大晶圆厂,建成就得两年,投产得两年半到三年。

    可若分成月产两三万片的小晶圆厂,那就容易了,半年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