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6章 南宋词人韩元吉

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当时金兵南侵,直逼长江,江淮之间战云密布。

    作者有感于国家安危,临江题咏,抒发了愤激的情怀。

    上阕以写景为主,情因景生。

    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

    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

    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又是另一幅图景。

    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

    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与景融。

    下阕紧承上句,写引起愁与恨的原由。

    天近傍晚,江潮汹涌,耳边传来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

    当涂地处祖国腹地,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听到边防军的笛声,触动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

    忧国伤时,感慨无限,禁不住忧心似焚。

    这首词格调沉雄激越,与采石矶的地理环境、当时的战争情势以及作者心头为抗敌而翻动的波澜,自然融合相协。

    “乾道7年,丁忧除服,韩元吉回临安复官。”

    “这一年,朝廷派韩元吉出使金国,贺万春节。”

    “途中他利用这次难得返回中原的机会,暗暗观察敌情。”

    “凡到一驿,无论是喝茶还是洗手,哪怕是只遇到妇儿儿童,也往往主动挑直话题,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回朝以后,孝宗看了奏章以后,非常肯定他的观点。”

    “大凡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臣,大多会用诗词来表达其感受,这便慢慢形成了使金文学范式。”

    “乾道9年,韩元吉除吏部尚书,淳熙元年因遭劾以待制出知婺州。”

    “转眼到了淳熙3年,韩元吉离建宁,入都复为吏部尚书,途径崇安,再会朱熹,两个相谈甚欢。”

    “淳熙5年,韩元吉力请外任,离开朝廷,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再知婺州。”

    “淳熙7年,他致仕后开始了晚年在上饶的真正闲居生活。”

    “韩元吉一生中效的人物有数百位,而重要的人物有4位。”

    “其中吕祖谦是他的女婿,先他而逝。”

    “陆游是他交往时间最长的朋友。”

    “朱熹是他学术上的诤友,而辛弃疾则是他退居上饶时来往最密切的朋友。”

    “辛弃疾最后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