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零七章 葱大神在此(6)



    营养土包装袋在一旁强势入境。

    “单身久了,看一颗葱也觉得眉清目秀。”

    “导演和摄影师都厉害,要拍到大葱开花肯定要费不少功夫。”

    “这葱真好看,营养土真好吃。”

    “楼上说什么?这就是一广告。”

    “如果广告拍的都这么好看,我宁愿看广告。”

    “已循环无数次了,这葱的柔韧度比柳条更好,看那小腰扭的。”

    “小葱真好看,以后大家不要叫她大葱,人家是可爱的女孩子,叫大葱太粗俗了。”

    “也许叫葱儿更好。”

    “葱儿!”

    “看在葱儿这么卖力舞蹈的份上,营养土给我来十份!”

    “咦,八块十斤?头一次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便宜的东西。”

    “我家的阳台也要好好利用起来了,第一步先种小葱,哦不,是葱儿。”

    广告效果很好,广告商打了十万块钱。

    十万块到账,苏瑾歌捐了一半给慈善基金会,另一半留了五千给张桂芝当住宿费,剩下的钱都买成十斤一袋的米,让张桂芝给老头老太太们发。

    张桂芝和朋友们十分激动,越发觉得自己信大葱教没错。葱大神不仅让他们身体变好,还免费发米呢。

    其它教派哪能这么为信徒考虑?

    大葱教的教众十分骄傲,拿着葱大神发的米发微博,宣扬信大葱教好。

    大家依然把这种行为当笑话,觉得葱大神官博就是一个搞笑博主。

    有的大v眼馋官博的流量,发了一篇文章叫做“葱大神的网红之路”。

    开篇是一段相对客观的话:三个月之前,一个名为大葱教的教派在网上火起来,这一网络潮流养活了数不清的网红店,“烧葱”和“因为宗教的原因不吃葱”风靡一时。

    接着就转到正题了,说大葱教为何会这么红,大葱教红的背后是大众浮躁生活的升级还是资本力量的胜利?

    又说大葱教的官博第一次登陆在某某小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如今墙体剥落,窗户锈迹斑斑,住的人都是老人家。

    就是在这个小区,大葱教的名声流传出去。这群人不遗余力的宣传大葱教的好处,甚至组了一个乐队,唱大葱教的赞歌,想让目之所及的每个人都成为大葱教的信徒。

    我们知道这个大葱教只有两个特点。不吃葱和多做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