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而是整个军队的视觉指令中枢。
在没有无线电和即时通讯的冷兵器时代,将领的旗帜是战场指挥的核心工具。士兵通过观察旗帜的移动、倾斜或颜色变化判断进攻、撤退或变阵指令。在方圆数里的战场环境中,士兵以旗帜为空间坐标。前后左右的位置也通过和主将旗帜之间的方向来确定,一旦失去主将的旗帜,就意味着失去方向基准,导致部队容易陷入方位迷失的混乱状态。
虽然说骠骑军有铜哨,可以加强声音的传递效果,但是也依旧要依靠旗帜来传递消息,毕竟冷兵器战场上,厮杀起来,噪音极大,几乎等同于大型工地的施工现场,当面喊叫都不一定能听得清说什么,但是旗帜却能比较清晰的传递出指令,晴朗的天气,在五百米到一千米的范围内,都可以有效传达。
张辽现在要把主将的旗帜扯下,隐藏起来,也就意味着他在战斗开始之后,就不会再次指挥部队,而中低层的军校就成为了现在战场上的实际的『指挥者』。
张辽沉吟了片刻,依旧下令,『撤旗!』
这无疑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
虽然在战前的会议上,张辽召集了军校,也分配了各个军校之间的任务,交待了要如何进行配合,实施某些策略,但是战场之上,谁能保证没有什么突发情况,意外变化?
如果张辽的旗帜还在,那么出现了这些意外的时候,这些军校就可以根据张辽旗帜的指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但是张辽为了隐藏身份,也为了麻痹伊阙的守军,把将旗撤下,这样固然是可以让曹军分不清楚骠骑军的中军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指挥者,有利于计谋的展开,但是同样也非常考验中底层军校的阵前执行能力和相互配合能力。
之所以张辽不换其他姓氏的旗帜,是因为张辽保留最后的挽救手段。如果说真的出现万一的情况,那么张辽重新树起大旗,就能迅速的使得部队重新回归有序,而如果一开始打出其他将领的旗号,到时候即便是张辽换回原本的旗帜,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效果。
虽然在昨天晚上的军事会议当中,张辽已经一再确定了各个军校之间的任务,具体的联络方式,执行的步骤等等问题,可是真的等要实施的时候,张辽不免也有些紧张。
以一个伊阙关,一个小规模的战场来进行实验,将战场的指挥权完全交到更为基层的军校手中,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或许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端……
……
……
在没有无线电和即时通讯的冷兵器时代,将领的旗帜是战场指挥的核心工具。士兵通过观察旗帜的移动、倾斜或颜色变化判断进攻、撤退或变阵指令。在方圆数里的战场环境中,士兵以旗帜为空间坐标。前后左右的位置也通过和主将旗帜之间的方向来确定,一旦失去主将的旗帜,就意味着失去方向基准,导致部队容易陷入方位迷失的混乱状态。
虽然说骠骑军有铜哨,可以加强声音的传递效果,但是也依旧要依靠旗帜来传递消息,毕竟冷兵器战场上,厮杀起来,噪音极大,几乎等同于大型工地的施工现场,当面喊叫都不一定能听得清说什么,但是旗帜却能比较清晰的传递出指令,晴朗的天气,在五百米到一千米的范围内,都可以有效传达。
张辽现在要把主将的旗帜扯下,隐藏起来,也就意味着他在战斗开始之后,就不会再次指挥部队,而中低层的军校就成为了现在战场上的实际的『指挥者』。
张辽沉吟了片刻,依旧下令,『撤旗!』
这无疑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
虽然在战前的会议上,张辽召集了军校,也分配了各个军校之间的任务,交待了要如何进行配合,实施某些策略,但是战场之上,谁能保证没有什么突发情况,意外变化?
如果张辽的旗帜还在,那么出现了这些意外的时候,这些军校就可以根据张辽旗帜的指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但是张辽为了隐藏身份,也为了麻痹伊阙的守军,把将旗撤下,这样固然是可以让曹军分不清楚骠骑军的中军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指挥者,有利于计谋的展开,但是同样也非常考验中底层军校的阵前执行能力和相互配合能力。
之所以张辽不换其他姓氏的旗帜,是因为张辽保留最后的挽救手段。如果说真的出现万一的情况,那么张辽重新树起大旗,就能迅速的使得部队重新回归有序,而如果一开始打出其他将领的旗号,到时候即便是张辽换回原本的旗帜,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效果。
虽然在昨天晚上的军事会议当中,张辽已经一再确定了各个军校之间的任务,具体的联络方式,执行的步骤等等问题,可是真的等要实施的时候,张辽不免也有些紧张。
以一个伊阙关,一个小规模的战场来进行实验,将战场的指挥权完全交到更为基层的军校手中,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或许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端……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