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这样了,郑云鸣还是觉得略微沮丧,只要自己在审查清野计划的时候对均州方向多注意一些,或者亲自委派一名精细的军官负责监督执行,蒙古人也不会这么顺利就夺取到渡河用的工具,要知道南朝的渔船虽然窄小破旧,但比起去年他们只能依靠临时扎起的木筏和用羊皮做的浮囊过河的狼狈,这些船只已经是非常舒适的过河手段了。
吴潜站起身来,原本笑容可掬的胖脸却突然严肃起来,喝道:“事已至此,沮丧懊悔还有什么意义!有这个闲工夫不如好好巡查一下,看看襄阳城中还有什么地方是防备尚疏漏了的,抓住眼前,勿追往昔!”
郑云鸣一愣,没想到平日里和气逗乐的吴潜也会有如此义正词严的时刻。
不过吴潜的正经只维持了片刻,随即又恢复到那诙谐的口气,眉眼间挤满了笑意说道:“副都统现在最要紧要做的事情,最好赶紧去玉皇大帝庙拜一拜,让他差遣风伯雨师在汉水刮起一阵恶风,将这些蒙古人的船统统给它刮翻了,胜过雄兵十万相助啊。”
郑云鸣忍不住微笑起来,他对赵葵拱手说道:“玉皇庙我是不打算去了,不过我想在开战前带着部下的将领和文员们去一趟武神庙,这一仗艰险异常,没有神明的保护可不成哪。”
赵葵说道:“这个时候去最恰当不过,这正是安抚人心的时候,明日我会召集统制以上的将官正式拜祭吕公,你和葛陆二人不要迟到。”
郑云鸣躬身应诺,带着亲兵离开了制置使府衙,沿着大街朝城南的武神庙一路走来。
大战前的襄阳城除了面临大敌的紧张与不安之外,更多的是一片忙乱。从城门外源源不断的运到城中的粮食,从早到晚进入襄阳的农民和庄园主,城中各地点紧张备战的官兵,将整个襄阳城变成了热闹喧哗的场所。
郑云鸣看着大街上密密麻麻的坐着得都是从城外避难到此地的农民,尽管官军尽力在城中搭建了许多茅屋作为难民的临时住所,但潮水一样的难民涌入襄阳,多建起来的茅屋又怎么会安置的过来。
随着入城的百姓越来越多,就连搭建茅屋的竹子和稻草都要不够用了。
郑云鸣一路走一路看着随地而坐的百姓们,秋日的风雨寒冷入骨,无论如何要给他们找一个安身之地才行。
当然,他也看到一些温暖的东西。一些襄阳城中的百姓在僧人们的带领下正在为露宿在外的百姓们分发食物和热汤。难民们拥挤在穿着缁衣的身影旁,希望能多分到一些食物,僧人们一面耐心的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