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政审完蒙荫改革

石的事情以后说,如今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是否现在就开始对汴京官员政审,或者先避开最大的祸头,直接开始抑侥幸,等新政根深蒂固之后,再开始对汴京官员政审。”欧阳修咳嗽一声,岔开话题对众人问道。

    欧阳修这番话,是今天众人前来的主要目的,政治审查已经囊括了大宋除了汴京城外所有的州府,如今已经到了尾声。如今已经有近千官员政审不合格,被罢官为民,同时不少精明干练官员被补充入仕,大宋的风气为之一变,很多衙门效率提高,漕运、财政有着明显地改善,范仲淹改革地第一条可谓功成名就,但最大的问题出现了,千名官员的下台,导致新政树下无数的政敌。如今中书那里弹劾新政和范仲淹等人奏本堆积如山,下派地按察使,在下面官员的黑手之下,变节的、沦落地、被阴的,不少都出现了问题,而按察使耗费银子不少,继续下去,恐怕会变成负担,所以范仲淹地意思是将按察使暂时调回汴京,过两三年之后。再来一次政审,一旦三年政审成为习惯。到时大宋官场风气就彻底的纠正过来,弊端也彻底的清除了,到时改革的目的也达到了。

    不过按察使调回汴京,会不会让汴京百官以为按察使开始政审汴京官员了,汴京可是大宋权利中心,五品以上的大员汴京占了八成还多,如果动汴京,等于来一次官场大清洗,根基不稳的新政,能不能扛住这次动乱还是问题。所以范仲淹就叫来新政的中坚官员,商量如何应付汴京政审之事。

    “为什么不审查!审查,汴京官员里面难道就没有蛀虫,没有祸害。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揪出那些蛀虫祸害,让有能力地官员上位。所以汴京的官员我们也要查,而且要严查,不能让这些官员败坏了朝廷地声望。”余靖整个一热血沸腾的青年斗士,语气激昂的说道,但谁能想到,这小子今年已经过了四十岁了呢!

    “查!说得容易,汴京官场可不是地方官员,随便一个官员就能牵扯到朝廷重臣,朝廷那几位重臣,那一个好惹,再说了,汴京有台谏两院上百言官,每年都弹劾官员上百,那些被弹劾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京官,经过言官的清理,加上汴京那些官员相互之间的争斗,能够留在汴京的,会有那么容易留下把柄,京官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韩绮这时出言对范仲淹说道。

    “不错!本官也是如此考虑,所以才放过京官,汴京一百多言官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要插进去了,直接跳过汴京官员政审,我们开始下一步改革《抑侥幸》。”范仲淹这时说出他的意见。

    “想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