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忭也是阅卷之一,如今正在考校所改卷子。
不过他改不了进士卷,进士卷太难,一般由前两科的进士们参与,要不就是大文儒。
像他这种经义都有些丢荒的,只得改改明经、明法等科目的卷子。
苏油在御药局也算是小有名声,温病三宝让御药局立了一次大功劳。
赵抃听着两位内官谈论到苏油,不由得好笑,摇了摇头。
这孩子,只要留心,似乎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他的名字。
……
殿试正式阅卷有三次,初考官看一遍,排一个名次。
复考官再看一遍,也排一个名次。
接下来详定官审核一遍,然后参考初考官和复考官的意见,确定出正式的名次。
三审之后,再把排名靠前的卷子拿给皇帝亲自过目,最后有皇帝敲定状元、榜眼。
大宋的第三名,现在还叫榜眼。
原因很简单,状元之下,第二第三名一左一右,就像榜上的两只眼睛。
不过民间已经有以“探花”称呼第三名的了。
三月四日,试卷进入复审阶段。
从今天开始,官家天天过来关心进度了。
试卷的评分标准分为五等。
第一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
第二才学清通,文理周密,堪为高等。
第三艺业可采,文理俱通,可以及第。
第四艺业稍次,文理粗通。大部分试卷属于这种。
第五等文字很差,理论不通,书法也不好,之前省试就已经被筛掉了。
每次大比,进士科名次是吵得最不可开交的。
文无第一,各有理由。
王安石审查得非常认真,看过两审的名次,都不太满意,居然从同等之中别挑了一份试卷出来,置为第一,然后又挑了一份出来,置为第三。
同为祥定官的杨乐道认为这样不太合规矩,这也太不给初审官和复审官面子了。
王安石不以为然:“要什么面子?汪字卷的诗没毛病啊,为什么要降等?”
初审官站了出来:“汪字卷子的诗有毛病,‘梧桐冲远韵,凰凤萃明堂’。梧桐乃是一物,而凰凤是两物,下官认为失对了,因此降等。”
王安石嗤笑一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都忘了?为何不能以凰凤对梧桐?梧桐春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