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视

措施,让相州牛马卖到飞起。

    鉴于牛马太多管理困难,苏油还上书请求四路效法宁夏,免除杀牛之罪。

    土豆有个巨大的好处,三个月一收,在河北可以套麦子轮一茬,或者套油菜轮一茬,这两种作物占冬,正好腾出秋天来种土豆,只看如何安排。

    要是在南方,还可以套水稻种一茬。

    现在才三月,河北老百姓正在种的,则是玉黍。

    种玉黍就得把家里的地分两份,一份种植麦子套土豆,一份就是现在这时候,将玉黍种下去。

    不过种它的原因却是为了人畜兼用,等到秋天收了玉黍种上麦子,那边的一份又可以收掉麦子,安排油菜或者来年的玉黍了。

    很好,安排得很满,可是地力可就成了大问题,必须上肥。

    当粪肥成了紧俏东西,家家就开始挖厕所,牛马猪人的都不能放过,于是河北各大城镇,也开始出现蜀中那种农村来的收买市民粪肥的粪车,和大清早挑粪担的农民。

    苏油在号召各路知州搞五小工业,也就是就是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工。

    在河北,搞这些东西可谓是得天独厚。

    别的都还算进展不错,不过化工一门最多就是肥皂厂、石灰厂,能搞出化肥来的工厂,门槛太高。

    好在沧州有一个。

    沧州有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最优良的盐场——长芦盐场。

    但是很可悲的是,守着一个好盐场的河北老百姓,在几十年前竟然吃不起盐。

    说起来这还是张方平的德政,老张到了河北一调研,发现大宋在盐政从配给制到供给制的转化过程中,官府不再向河北老百姓发盐,让大家自行购买,然而盐菜钱依旧在照收!

    老张立刻上书,要求免除这项苛政。

    又因为河北本来就是产盐区,老百姓吃私盐乃是常态,因此屡禁不绝。

    于是再次上书,河北盐榷完全没必要,交给官府的够数之后,干脆许百姓自行生产买卖吧。

    从此之后,河北和四川,成为大宋唯二两处没有盐榷的地区。

    成为定制之后,历任河北转运使中,也有不少垂涎这股大利的,无奈河北百姓实在是凶悍,最后都不了了之。

    直到苏油在两浙路挂羊头卖狗肉地推行安石相公的“新政”,规定一次贩运三百斤盐以上,才算是“倒卖私盐”之后,大宋的盐榷才算是真正告亡。

    说起这个花招来苏油至今都在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