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

    在考试时,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试骑射,而张煌言竟三发皆中,使在场者十分惊服。加之他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故周围的人们对他更加敬重。

    弘光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南下。宁波府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

    正值二十六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生员集会于城隍庙,倡议勤王,集师举义。

    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开始了为之一生的抗清生涯。

    直至1664年,九月七日,在杭州弼教坊慷慨就义。

    史书评价,煌言死而明亡!

    江南百姓更是将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列,称为西湖三杰。

    连他的敌人满清朝廷,也追谥张煌言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并令史馆为其立传。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颀长,面容清秀的青年文官,竟是后世人人称道的抗清民族英雄。吴争懵了,甚至忘记了行礼。

    还是赵史向廖仲平、张煌言拱手行礼之后,发现吴争异状,暗中捅捅吴争的腰,才使得吴争回过神来。

    “卑职吴争见过廖大人,见过张大人。”

    张煌言也在打量着吴争,他知道自己此行的使命。

    不是说吴争对朝廷真的有多重要,而是吴争此时做为朱以海遏制方国安、王之仁气焰的一颗棋子,那就显得重要了。

    而张煌言此来,就是要看看吴争的人品。

    这关系到接下来的廷争。

    如果吴争不堪造就,那么不如早此放弃。

    吴争在张煌言的打量下,有些拘紧起来。

    看着吴争的局促,张煌言心中好笑,倒生起一丝好感来。

    “吴哨官是绍兴人?”

    “卑职上虞县始宁镇人。”

    “从军多少年了?”

    “三年了。”

    “可读过书?”

    “卑职十三岁中的禀生。”

    “哦?”张煌言有些惊讶了,能中禀生可不容易,一个县就二十个名额,再想进就需要这二十人中,有人中举,或者有人遭遇不测,方可递进。

    而此时的风气,是极端的重文轻武,让一个禀生投笔从戎,那可是极其罕见之事。

    就象方才,正六品的百户赵史,要向正七品的张煌言先行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