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大学城

你。”

    太学也是等级分明,方才当着新生的面,给王莽大唱赞歌的郑兴是主事,昨天逼着刘秀更名的是高弟,都比朱祐高。

    朱祐又表示,他能给刘秀介绍师长。自从王莽上台,太学扩招开始,累计已有一万八百人在此游学,竞争越来越剧烈,往往得走关系才能拜入师门。

    “太学有六经、分为二十门家学,不知文叔想学哪一种?”

    刘秀来时就想好了,毫不犹豫:“我想学《尚书》!”

    朱祐道:“莫非是因为当年伯升来长安,学的就是尚书?”

    确实有这原因,刘縯虽然在五六年前就混了个太学生名额,心思却全在结交豪杰上,花重金求人抄来的尚书也扔在家里,倒是刘秀监督奴婢干农活时无聊,翻过几遍。

    他来太学,也不单纯是为了学经,亦有见世面、知朝政、广交游的目的,选一个自己有基础的经术,能省很多精力。

    除此之外,刘秀还觉得,学尚书,能明仁君治民之道,明贤臣事君之理,在兄长一心想做大事的前提下,学了或能有裨益。

    “欲学古文?今文?”

    朱祐道:“古文尚书乃是今朝显学,由国师公之徒作为博士,年终射策时多有中者。”

    “吾不好古文。”

    刘秀摇头,他现在对国师公刘歆师徒是绕着走,哪还愿意去凑热闹。

    朱祐又道:“今文有《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三家,文叔且挑一个。”

    刘秀表示随便:“仲先与哪家熟悉,便荐我过去。”

    最终朱祐替刘秀找到了教授《欧阳尚书》的博士,庐江人许翁,字子威。

    等到刘秀去给许子威送束脩那天,正好刮大风,才出门他就感受到了一阵寒意,不由紧了紧身上的裘服,打了个哆嗦。

    “这北方,真是冷!”

    他的家乡南阳隶属荆州,气候温暖,哪似北国常安,一入冬寒风像是刀子般割肉,入夜后,屋里必须烧着火才能呆。

    朱祐带着刘秀抵达太学北面的上痒馆,找到许子威家时,发现其居住讲学的院落外,已经排起了长队,却是其他来拜师的新生。

    刘秀手里捧着束脩,其腰上已经挂着太学生每人专有的符传,上面写了他们的籍贯、姓名。

    他的目光被前方那人的名吸引了,这姓实在是太罕见了。

    “列尉郡,第八矫?”

    前头的第八矫也回头看了这美须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