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唐伯文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唐伯虎的弟弟呢,可惜这时代差的也太多了,不过是一玩笑而已。不过唐伯文的装束却是非常“新潮”,一身洋装,头戴礼帽,这种装束他在上海也没有少见过,不过非常稀罕的是唐伯文并没有留辫子!
辫子可以说是清朝的象征,不过这个时代留不留辫子管制似乎已经非常宽松了,况且不留辫子也并非是唐伯文一个人的独创,在上海他就看到很多没有留辫子的中国人,只不过他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效力还不留辫子,这可就非常稀罕了。怎么说唐伯文也算是个“半官方”人士,尤其是在李鸿章这个中堂大人的幕僚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他肯定有留洋经历,看样子待的时间还不短,老李同志既然肯派他出来大老远的见我商议购买无烟火yao生产设备事宜,肯定是比较受李鸿章器重的……”这是谭延闿看到唐伯文第一面所立刻做出的判断。
“若不是在这两广总督府中不会有人来假冒谭延闿,很难想象这个人便是名震湖湘的三公子之一,看其风仪显然是见过世面的人,自己是代表北洋大臣来这里的,可是他还显得那么从容落落大方,不是心存轻视便是接待大员已经习以为常,当然显然不是因为前者……”唐伯文心中也对谭延闿做着评价,不管怎么说,他心中却是是相信了外界那个传言——“闽浙总督府都是由三公子做主的,号称‘小总督’!”
世家官宦子弟在长辈的幕府中任职这不是什么稀奇事,事实上这种做法从古到今都很广泛,用以磨砺子弟心性以增强其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种做法才培养出了大量的后备力量。这样的培养方式也有很多例子造成父子或是叔侄关系破裂,双方都持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最终发展成政敌——这种情况在册立新君的时候极为常见。
唐伯文和李鸿章不同,他长期在国外生活过,对这个世界的法则有着深刻的了解,相比之下李鸿章则要保守的多,但是李鸿章却很清楚国内的情况,这又不是唐伯文所能够相比的。尽管两人的见解不同,但是李鸿章依旧非常照顾唐伯文这个晚辈,这不仅是从故友交情的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他非常欣赏唐伯文的才气和办事的能力。
“这次伯文前来广州,一是代表中堂大人感谢组安捐助的那几套机器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天津机器局显得更加完备和先进了;二来经过调试安装之后,无烟火yao已经开始正式投产了,现在的产量已经能够达到一个月生产两千磅左右,生产出来的无烟火yao效果非常好,烟雾小、威力大,
辫子可以说是清朝的象征,不过这个时代留不留辫子管制似乎已经非常宽松了,况且不留辫子也并非是唐伯文一个人的独创,在上海他就看到很多没有留辫子的中国人,只不过他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效力还不留辫子,这可就非常稀罕了。怎么说唐伯文也算是个“半官方”人士,尤其是在李鸿章这个中堂大人的幕僚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他肯定有留洋经历,看样子待的时间还不短,老李同志既然肯派他出来大老远的见我商议购买无烟火yao生产设备事宜,肯定是比较受李鸿章器重的……”这是谭延闿看到唐伯文第一面所立刻做出的判断。
“若不是在这两广总督府中不会有人来假冒谭延闿,很难想象这个人便是名震湖湘的三公子之一,看其风仪显然是见过世面的人,自己是代表北洋大臣来这里的,可是他还显得那么从容落落大方,不是心存轻视便是接待大员已经习以为常,当然显然不是因为前者……”唐伯文心中也对谭延闿做着评价,不管怎么说,他心中却是是相信了外界那个传言——“闽浙总督府都是由三公子做主的,号称‘小总督’!”
世家官宦子弟在长辈的幕府中任职这不是什么稀奇事,事实上这种做法从古到今都很广泛,用以磨砺子弟心性以增强其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种做法才培养出了大量的后备力量。这样的培养方式也有很多例子造成父子或是叔侄关系破裂,双方都持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最终发展成政敌——这种情况在册立新君的时候极为常见。
唐伯文和李鸿章不同,他长期在国外生活过,对这个世界的法则有着深刻的了解,相比之下李鸿章则要保守的多,但是李鸿章却很清楚国内的情况,这又不是唐伯文所能够相比的。尽管两人的见解不同,但是李鸿章依旧非常照顾唐伯文这个晚辈,这不仅是从故友交情的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他非常欣赏唐伯文的才气和办事的能力。
“这次伯文前来广州,一是代表中堂大人感谢组安捐助的那几套机器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天津机器局显得更加完备和先进了;二来经过调试安装之后,无烟火yao已经开始正式投产了,现在的产量已经能够达到一个月生产两千磅左右,生产出来的无烟火yao效果非常好,烟雾小、威力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