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李鸿章留下来的那一千万两小金库他没有动过,只是放在银行中生息,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会动用这笔银子的,关键的是直隶的财政收入有些支撑不住北洋名下重工业的建设发展了,两大机器局都传来了财政紧迫的信号。
本来经过唐博文一年多的整治,天津机器局和上海江南制造局都裁汰了大批的闲杂人员,精简了机构,并且按照谭延闿的意思收缩了产品线,这几项重大举措确实使得两大军工企业的财政状况好转,加上每年朝廷解送的经营款项,可以说两大军工企业的财政状况是自开局以来最好的时期。唐博文和寇青都是擅于经营的人才,加上广东商团中也有不少人才被谭延闿给挖过来,使得北洋名下的重工业企业运作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营成本大幅下降。
之所以造成今天财政紧张的原因还是因为谭延闿在训练新军的时候连续搞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尤其是旅顺海陆联合演习,所耗费的子弹、炮弹还有各种战舰损耗、运兵费用,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好在旅顺搞的造舰基地工程所需费用全部都是借清流弹劾北洋甲午战败,清算高级军官所得,后来就算有所不足也有朝廷重建北洋海军的专项拨款,少个十万八万两银子挪用也不会被看出来。
虽然谭延闿身上背了广东商团的七百万两银子的债务,但是他对清偿这些债务一点也不担心,他手里面有的是银子,只不过现在还不能兑现而已。不过他绝对不想用自己的银子来养活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就算他再有钱也会被北洋给掏空。所以打一开始他就没有想着向北洋输血,只是在打点荣禄等高官的时候,这些花费是出自他自己的腰包。
“开铸银元不可!”沈静一上来便直接否定了谭延闿的想法,他非常不明白谭延闿为什么想起铸银元来缓解直隶的财政压力,不过对朝廷典章制度极为熟悉的沈静还是不假思索便直接否定了谭延闿开铸银元的想法。
事实上谭延闿想起铸银元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自从沈静向他汇报直隶的财政压力因为两大机器局最近出现银钱周转困难之后,他便琢磨着铸造银元来缓解自己脑袋上的财政问题了。这倒不是谭延闿多懂金融,其实他只知道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袁大头”银元非常赚钱,但历史上袁世凯到底是怎么靠袁大头来赚钱的机制却不明白。他左右思量了很长时间后,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件事便将沈静、寇青还有一个在幕府中曾经留洋一段时间对西方金融有所了解的幕僚郭正叫了过来,希望能够集合众人
本来经过唐博文一年多的整治,天津机器局和上海江南制造局都裁汰了大批的闲杂人员,精简了机构,并且按照谭延闿的意思收缩了产品线,这几项重大举措确实使得两大军工企业的财政状况好转,加上每年朝廷解送的经营款项,可以说两大军工企业的财政状况是自开局以来最好的时期。唐博文和寇青都是擅于经营的人才,加上广东商团中也有不少人才被谭延闿给挖过来,使得北洋名下的重工业企业运作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营成本大幅下降。
之所以造成今天财政紧张的原因还是因为谭延闿在训练新军的时候连续搞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尤其是旅顺海陆联合演习,所耗费的子弹、炮弹还有各种战舰损耗、运兵费用,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好在旅顺搞的造舰基地工程所需费用全部都是借清流弹劾北洋甲午战败,清算高级军官所得,后来就算有所不足也有朝廷重建北洋海军的专项拨款,少个十万八万两银子挪用也不会被看出来。
虽然谭延闿身上背了广东商团的七百万两银子的债务,但是他对清偿这些债务一点也不担心,他手里面有的是银子,只不过现在还不能兑现而已。不过他绝对不想用自己的银子来养活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就算他再有钱也会被北洋给掏空。所以打一开始他就没有想着向北洋输血,只是在打点荣禄等高官的时候,这些花费是出自他自己的腰包。
“开铸银元不可!”沈静一上来便直接否定了谭延闿的想法,他非常不明白谭延闿为什么想起铸银元来缓解直隶的财政压力,不过对朝廷典章制度极为熟悉的沈静还是不假思索便直接否定了谭延闿开铸银元的想法。
事实上谭延闿想起铸银元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自从沈静向他汇报直隶的财政压力因为两大机器局最近出现银钱周转困难之后,他便琢磨着铸造银元来缓解自己脑袋上的财政问题了。这倒不是谭延闿多懂金融,其实他只知道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袁大头”银元非常赚钱,但历史上袁世凯到底是怎么靠袁大头来赚钱的机制却不明白。他左右思量了很长时间后,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件事便将沈静、寇青还有一个在幕府中曾经留洋一段时间对西方金融有所了解的幕僚郭正叫了过来,希望能够集合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