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 拉拢

舰跟随出海,学习驾驶、开炮等科目的实习,还通过英格纳联系引进了书名英国海军将领来华充任水师学堂的教员,当然这个价钱绝对是不低的。

    在谭延闿看来,在中国海军教师人才缺乏的情况下,放着严复这样曾经是第一批留英海军学员不用实在是浪费。哪怕他来天津水师学堂执教一两门基础课程也是非常胜任的,要知道在中国能够懂得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的人还是非常稀少的。

    “谭先生盛情,复心领了,可是眼下这报馆初建也是需要我极大的投入,恐怕重回天津水师学堂……”严复有些为难的说道。

    谭延闿见严复有些心动便说道:“几道先生也不用为难,我只是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先生能够在办报之余来天津水师学堂执教几门课程以弥补教师不足,当然先生回到水师学堂还是挂总办,闲时可来校指导主持校务……”

    严复虽然是脱胎换骨,但是名利之心哪是说丢就丢的?严复先后考了四次乡试谋得就是一个正统科举出身,当上总办也是在林泰曾等人的帮助之下,若说他现在一点当官的瘾头都没有,谭延闿是不信的。尤其是谭延闿自问自己在任用人才上至少要比李鸿章要高明的多,同时也给底下的人各种机会,只要你能够做事,谭延闿是不会做埋没人才的举动的。当然袁大头也是人才,但这种人才对谭延闿而言实在是太过危险了,只有打压的份。

    果然严复在稍作犹豫之后便答应了谭延闿,当然现在《国闻报》正在筹备初期,报馆初建杂事也是千头万绪,严复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回到北洋系统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主持校务的。其实让严复回到天津水师学堂对谭延闿而言不过是一个小圈套——严复开办报纸言辞过于激烈,肯定是逃不过历史上戊戌变法那样激烈的政治运动的,而且这对严复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是观察严复这个人到底是功名心更大还是社会责任感更强一些。

    不管严复做出了何种选择,最终的赢家只有谭延闿,少一个学界大师和思想启蒙者固然是重大损失,但如果严复经不起这种功名心的诱惑,那也不能怪谭延闿,就是最次中国海军摇篮中多了一个保姆,多培养几个海军人才也是非常实际的选择。

    不过令谭延闿没有想到的是,日后严复因为主持《国闻报》而最终走向了大师之路,可惜的是这份报纸固然是中国新闻界品论界的一面旗帜,但也牵扯了严复大量的精力。严复虽然最终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大师级人物,提出了“信、雅、达”这三条令世人信服的翻译三大准则,但在谭延闿前生记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