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如此年轻的后生,就连翁同龢自己都感到这一生官运似乎好运走到了尽头,而他自己确实是老了。
虽然在颐和园这场意外的会面,谭延闿和翁同龢从始至终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但是俩人在自行车杂技表演之时相互对望的那几眼,什么事情都已经不再是秘密,剩下来的唯有最实质的权力争夺和官场倾轧。对于投身慈禧太后的谭延闿和绑着光绪皇帝的翁同龢俩人而言,翁同龢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和这个年轻的后生相对抗,而谭延闿却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错的就是翁同龢不应该挡他的道。
光绪二十三年腊月初二,谭延闿以山东巡抚的名义,联合直隶总督谭钟麟、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闽浙总督边宝泉联合上书朝廷,提出了《变法九要》,其中包括了:严肃政令,整顿朝纲;设立学堂,推行西学;派遣留学,交通中外;发展洋务,充实国库;裁旧练新,增强军务;限制科举,考研西学……等九条变法图强主张。
这九条涉及到了政治、军事、教育、外交等等方面,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等人的《万国公报》被朝廷所查禁,而张之洞也险些因为《时务报》而被牵连,否则按照谭延闿的意思还需要加上一个“广开报馆,以开民智”一条。显然这个舆论一开对变法肯定有莫大的好处,可是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看看张之洞草草的让《时务报》断粮关门便可见一斑了。
这份奏章为谭延闿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标志着一颗政治新星在大清帝国政坛上正式登台——这份奏章除了四个总督之外,就他一个巡抚,而且论年龄他也是目前大清帝国中最年轻的封疆大吏。这个变法主张奏折却是明显的以他为主导联合各省总督上书朝廷,虽然目前官职是小了些,但以他的年龄和经历,只要不犯谋逆之罪,登上总督之位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外面已经开始讨论谭延闿究竟能不能在三十岁之前登上总督之位,以打破大清立国二百余年最年轻总督的纪录了。
这份奏章先是作为一道密折呈送的,而呈送的方式也是非常特别——没有呈送给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而是先呈送给慈禧太后来审阅。后世关于戊戌变法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便是,“慈禧太后非常郁闷的便是康有为等人的变法为什么不来找我?!”
这个段子谭延闿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康有为等人现在就在京师,正在谋求进行变法的渠道——接触光绪皇帝,继续上他的万言书。康有为等人的行动会引来怎样的后果,他再清楚不过了。谭延闿既不想让康有
虽然在颐和园这场意外的会面,谭延闿和翁同龢从始至终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但是俩人在自行车杂技表演之时相互对望的那几眼,什么事情都已经不再是秘密,剩下来的唯有最实质的权力争夺和官场倾轧。对于投身慈禧太后的谭延闿和绑着光绪皇帝的翁同龢俩人而言,翁同龢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和这个年轻的后生相对抗,而谭延闿却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错的就是翁同龢不应该挡他的道。
光绪二十三年腊月初二,谭延闿以山东巡抚的名义,联合直隶总督谭钟麟、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闽浙总督边宝泉联合上书朝廷,提出了《变法九要》,其中包括了:严肃政令,整顿朝纲;设立学堂,推行西学;派遣留学,交通中外;发展洋务,充实国库;裁旧练新,增强军务;限制科举,考研西学……等九条变法图强主张。
这九条涉及到了政治、军事、教育、外交等等方面,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等人的《万国公报》被朝廷所查禁,而张之洞也险些因为《时务报》而被牵连,否则按照谭延闿的意思还需要加上一个“广开报馆,以开民智”一条。显然这个舆论一开对变法肯定有莫大的好处,可是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看看张之洞草草的让《时务报》断粮关门便可见一斑了。
这份奏章为谭延闿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标志着一颗政治新星在大清帝国政坛上正式登台——这份奏章除了四个总督之外,就他一个巡抚,而且论年龄他也是目前大清帝国中最年轻的封疆大吏。这个变法主张奏折却是明显的以他为主导联合各省总督上书朝廷,虽然目前官职是小了些,但以他的年龄和经历,只要不犯谋逆之罪,登上总督之位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外面已经开始讨论谭延闿究竟能不能在三十岁之前登上总督之位,以打破大清立国二百余年最年轻总督的纪录了。
这份奏章先是作为一道密折呈送的,而呈送的方式也是非常特别——没有呈送给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而是先呈送给慈禧太后来审阅。后世关于戊戌变法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便是,“慈禧太后非常郁闷的便是康有为等人的变法为什么不来找我?!”
这个段子谭延闿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康有为等人现在就在京师,正在谋求进行变法的渠道——接触光绪皇帝,继续上他的万言书。康有为等人的行动会引来怎样的后果,他再清楚不过了。谭延闿既不想让康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