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信心,生怕惹恼了德国人,结果退出谈判序列但却没有对任何人表示对谭延闿的不满。而另外一位中方主角翁同龢先前对亨利亲王还是趾高气昂的,不过随着亨利亲王不断的以战争威逼,翁师傅也软了下来,反过来以促成协议为由促催谭延闿让步。
“翁师傅!你要当这万古留名之人,晚生绝对成全,不仅如此,晚生还要给你铸一尊铜像放在琉璃厂,让天下读书人好瞻仰你的风采!”
每逢翁同龢出言服软的时候,谭延闿总是坐在一边不咸不淡的说出这句话,起初翁同龢还跳起来要上演“全武行”,结果被其他大臣给拦住。最后几次翁同龢也知道谭延闿这次是铁了心的跟德国人耗上了,也不等谭延闿说出更难听的话,随即也学李鸿章一般把自己关起来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谭延闿的话是够阴损的,用秦桧来映射翁同龢,这让翁同龢如何受得了?就连谭钟麟也不得不叫他过去一趟训斥了一番。不过随着翁同龢与李鸿章退出之后,整个谈判局面至少在中方这边算是完成统一的局面,谭延闿成了执掌谈判的最高官员。当然荣禄也参与谈判,可是荣禄被谭延闿所收买,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正经八百的来过几次,看到这么火爆的场面干脆以后不来了。
翁同龢虽然不太参与谈判,却一直没有闭上嘴巴,还到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面前告状,无论慈禧太后还是光绪皇帝都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胶州湾事件,这就给谭延闿以很大的压力。不过翁同龢百密一疏,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学生文廷式居然是个贼——文廷式在翁同龢的护佑下得了状元,就一直待在了翰林院,而翰林院中却有一项读书人奉为圭臬的珍宝——《永乐大典》。文廷式就利用出入翰林院和翁同龢的关系,从翰林院中盗走《永乐大典》将近二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翁同龢前往翰林院才发现《永乐大典》竟然只剩下八百余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学生冒着他的名头来偷书。
文廷式偷书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从他那里偷书,因为坊间有洋人出十两银子一册的“高价”收购《永乐大典》,谭延闿一直就很重视文物收集,便开出了十五两一册的价格进行抢购。文廷式行事颇为狂放不羁,他的家人也是傲气十足,结果卖书的时候被谭延闿的一个幕僚给认出来,谭延闿和翁同龢正在顶牛的关口上,文廷式的家仆倒卖《永乐大典》,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惜当年是翁同龢清点翰林院,这中间可就有说法了——你翁同龢表面上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暗地里却干着当贼的勾当。
谭延闿
“翁师傅!你要当这万古留名之人,晚生绝对成全,不仅如此,晚生还要给你铸一尊铜像放在琉璃厂,让天下读书人好瞻仰你的风采!”
每逢翁同龢出言服软的时候,谭延闿总是坐在一边不咸不淡的说出这句话,起初翁同龢还跳起来要上演“全武行”,结果被其他大臣给拦住。最后几次翁同龢也知道谭延闿这次是铁了心的跟德国人耗上了,也不等谭延闿说出更难听的话,随即也学李鸿章一般把自己关起来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谭延闿的话是够阴损的,用秦桧来映射翁同龢,这让翁同龢如何受得了?就连谭钟麟也不得不叫他过去一趟训斥了一番。不过随着翁同龢与李鸿章退出之后,整个谈判局面至少在中方这边算是完成统一的局面,谭延闿成了执掌谈判的最高官员。当然荣禄也参与谈判,可是荣禄被谭延闿所收买,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正经八百的来过几次,看到这么火爆的场面干脆以后不来了。
翁同龢虽然不太参与谈判,却一直没有闭上嘴巴,还到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面前告状,无论慈禧太后还是光绪皇帝都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胶州湾事件,这就给谭延闿以很大的压力。不过翁同龢百密一疏,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学生文廷式居然是个贼——文廷式在翁同龢的护佑下得了状元,就一直待在了翰林院,而翰林院中却有一项读书人奉为圭臬的珍宝——《永乐大典》。文廷式就利用出入翰林院和翁同龢的关系,从翰林院中盗走《永乐大典》将近二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翁同龢前往翰林院才发现《永乐大典》竟然只剩下八百余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学生冒着他的名头来偷书。
文廷式偷书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从他那里偷书,因为坊间有洋人出十两银子一册的“高价”收购《永乐大典》,谭延闿一直就很重视文物收集,便开出了十五两一册的价格进行抢购。文廷式行事颇为狂放不羁,他的家人也是傲气十足,结果卖书的时候被谭延闿的一个幕僚给认出来,谭延闿和翁同龢正在顶牛的关口上,文廷式的家仆倒卖《永乐大典》,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惜当年是翁同龢清点翰林院,这中间可就有说法了——你翁同龢表面上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暗地里却干着当贼的勾当。
谭延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