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三章 接风

不用说了,如果不会花银子,以现在的造舰成本,恐怕朝廷投下的海军经费根本不可能会组建今天初具规模的北洋海军。就在康有为的各种新政主张还停留在纸面上的时候,在谭延闿的主持下直隶三省已经建设的有声有色了,尤其是教育,论学堂的数量、质量还是待遇,在全国已经找不出能够相比的第二家来。

    张之洞此次进京并没有走传统的水陆,而是乘船至湖北武汉,直接在武汉上火车。这一次张之洞北上可谓是踌躇满志,谭延闿在天津面对全国记者对自己的辞官和对全国马上就要展开的新政所发的言论,他在武汉下船的时候就由辜鸿铭拿着报纸给他读了。对于谭延闿说在中国有资格来做这新政首脑唯有张之洞的言论,张之洞本人内心是极为高兴的,殊不知张之洞手里有多少斤两谭延闿心中是再清楚不过了。

    不管慈禧太后心中对张之洞本人的任命是如何打算的,谭延闿必须都要做最坏的打算——他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封建皇权下的政治斗争向来都是腥风血雨的,而晚清的政治也不会独善其身,至少他知道历史上的庚子事变,慈禧太后为了脱身,可是杀了不少人,这中间不乏昔日曾经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的大牛。

    官场险恶是老头子教谭延闿为官之道的第一首要,就算现在他手握重兵,不过亦要防范政敌狗急跳墙——光绪皇帝连对慈禧太后都敢动刀子,情急之下要了自己的脑袋这绝非玩笑。自己又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万人敌的大牛,就算再厉害也不过是一颗子弹的事情,这比光绪的老祖宗康熙灭鳌拜要简单多了。

    事实上谭延闿没有将张之洞非要摆在自己政敌的位子上,节制就节制,自己造反的最低标准十万陆军已经完成,剩下来的事情不过是修修补补扩充一下力量而已,能扩充就扩充,扩充的慢些也无所谓。而像张之洞这样名满天下的名臣进京,反而对于谭延闿的人身安全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计后果的干掉某个权臣这一般都是光绪皇帝这样的愣头青干的事情,像张之洞这样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老大臣一般不会这么做,张之洞节制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借着张之洞的老练来保证自己不会被光绪皇帝找个借口引到宫中一颗子弹解决问题?!

    从武昌乘火车到天津不过才三天的功夫而已,而伍轩仁坐镇上海,一收到汉阳钢铁厂总经理蔡锡勇关于张之洞从武昌上车前往天津的电报后,他就立刻将张之洞的行踪发送给天津的直隶总督衙门。作为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张之洞,谭延闿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要隆重的迎接这位大佬——别人也许并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