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翁同龢的户部面前也是白忙活一场。
谭延闿给张之洞的回复也非常干脆——慈禧老太太虽然挪用了海军军费去修建颐和园,但是户部还是有银子的,尤其是战后颐和园臭名昭著,这些年户部明帐上很少有超过二十万两以上的修园费用。户部这几年除了还贷之外,余粮还不少,多得不敢说,每年拨出一百万两作为自强军的军费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北洋军已经不打算大规模扩编,只是维持原有的水平继续加强训练,所以在未来两三年内北洋陆军最多扩充一镇,朝廷的陆军军费压力并不高,而自强军不敢说是扩编,至少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不会很困难。
事实上谭延闿确实不想在数量上扩充北洋陆军实力了,走这样的路线风险太大。这几年北洋实力扩充的厉害,御史和一些居心叵测的满清贵族不时的蹦嗒出来给谭延闿找麻烦,若不是上下打点的利索,最主要的还是将慈禧太后哄的这么高兴,谭延闿早就完蛋了。即便如此他感到若是在走盲目扩充路线,光是来自于朝廷的猜忌压力他也受不了。
当然谭延闿重兵在手,他也不怕真的有一天动手亲自解决这个王朝,不过他却不想因为图心中一时痛快,引来更大的麻烦——外国势力的干涉,尤其是日本或是俄国的武力干涉。在国际上,像德国等陆军强国在陆军军事训练成军的时间一般都为三年,而北洋陆军从新兵到成军基本上为一年,这自然和中外国情不一样,能够和中国在远东打大规模陆战的,也只有日本,至于俄国等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好了才会在陆地上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
中国周边没有像德国那样陆军强大的没谱的列强国家,所以加强训练质量一年成军也没有什么,至少对付日本陆军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现在朝廷明显是对自己的扩军行为已经感到越来越不耐烦,连“李鸿章北洋余孽”的口号都喊出来了,这就非常的不正常。而谭延闿也希望在财政并不宽裕的前提下,加紧训练走精兵之路,一旦有事可以迅速扩军,这除了可以避嫌之外,也可以减轻来自朝廷的舆论压力,召开陆军会议的缘由也正是在此,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集合这些高级军官们帮他都想一想办法,也许可以走出另外一条路来。
召开陆军高级军官会议一方面自然是可以集合众人才智为北洋陆军走向强大提供更多的方法,另外也是加强谭延闿和留德士官系之间的关系——自从甲午年大战之前谭延闿将这些高级军事人才送到德国留学开始,数年来他一般都是和留德士官系中的人单独见面商议事情,想到当年还是总督府侍卫队的时候,那
谭延闿给张之洞的回复也非常干脆——慈禧老太太虽然挪用了海军军费去修建颐和园,但是户部还是有银子的,尤其是战后颐和园臭名昭著,这些年户部明帐上很少有超过二十万两以上的修园费用。户部这几年除了还贷之外,余粮还不少,多得不敢说,每年拨出一百万两作为自强军的军费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北洋军已经不打算大规模扩编,只是维持原有的水平继续加强训练,所以在未来两三年内北洋陆军最多扩充一镇,朝廷的陆军军费压力并不高,而自强军不敢说是扩编,至少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不会很困难。
事实上谭延闿确实不想在数量上扩充北洋陆军实力了,走这样的路线风险太大。这几年北洋实力扩充的厉害,御史和一些居心叵测的满清贵族不时的蹦嗒出来给谭延闿找麻烦,若不是上下打点的利索,最主要的还是将慈禧太后哄的这么高兴,谭延闿早就完蛋了。即便如此他感到若是在走盲目扩充路线,光是来自于朝廷的猜忌压力他也受不了。
当然谭延闿重兵在手,他也不怕真的有一天动手亲自解决这个王朝,不过他却不想因为图心中一时痛快,引来更大的麻烦——外国势力的干涉,尤其是日本或是俄国的武力干涉。在国际上,像德国等陆军强国在陆军军事训练成军的时间一般都为三年,而北洋陆军从新兵到成军基本上为一年,这自然和中外国情不一样,能够和中国在远东打大规模陆战的,也只有日本,至于俄国等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好了才会在陆地上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
中国周边没有像德国那样陆军强大的没谱的列强国家,所以加强训练质量一年成军也没有什么,至少对付日本陆军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现在朝廷明显是对自己的扩军行为已经感到越来越不耐烦,连“李鸿章北洋余孽”的口号都喊出来了,这就非常的不正常。而谭延闿也希望在财政并不宽裕的前提下,加紧训练走精兵之路,一旦有事可以迅速扩军,这除了可以避嫌之外,也可以减轻来自朝廷的舆论压力,召开陆军会议的缘由也正是在此,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集合这些高级军官们帮他都想一想办法,也许可以走出另外一条路来。
召开陆军高级军官会议一方面自然是可以集合众人才智为北洋陆军走向强大提供更多的方法,另外也是加强谭延闿和留德士官系之间的关系——自从甲午年大战之前谭延闿将这些高级军事人才送到德国留学开始,数年来他一般都是和留德士官系中的人单独见面商议事情,想到当年还是总督府侍卫队的时候,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