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罢免

严厉,从内容上看这也绝对不是光绪皇帝的手笔——从四岁开始,光绪皇帝接进宫便跟随翁同龢,二十多年下来这份香火情不是这么容易泯灭的一干二净的,就算要罢免翁同龢也要一步步来,不至于一下将所有的官职全部抹去。

    谭延闿得知翁同龢被罢免的时候已经是当天的晚饭时间,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的话,估计翁同龢的府上正是高朋满座庆贺他七十大寿的时候,这一纸诏谕让喜事差点变成了丧事,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慈禧太后也是挑了这个时间给翁同龢以及所谓的帝党予以沉重的打击,但在谭延闿看来这个老太太这么做已经是失去理智的表现,没有半点可取之处——这明显就是“家天下”的表现,政治上的人事任免成为个人泄私愤的工具,而朝中一品大员也可以摆在政治交易的秤杆上,这个国家是爱新觉罗的!

    为了羞辱翁同龢,罢免诏书上像对待一个犯人一样对待他——令他转天即刻离开京师,而且也不像其他辞官回乡的大臣一样享受任何待遇和荣耀,甚至令其家乡地方官员对其监管——也就是说翁同龢回到家乡之后,是不能随意走动的,若是有事到其他地方走动,还要事先请示地方官员,得到许可后才可以动身。

    “毫无疑问,这是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谭延闿很快便做出了反应,这一次他并不准备迎合慈禧太后,对于这个昔日的政敌他虽然没有好感,翁同龢署理户部期间无论是李鸿章还是谭氏父子都死死的掐住财政的脖子,甚至还成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造成甲午惨祸的间接帮凶,不过至少有一样他还是非常赞赏的——翁同龢从来没有贪过国库一分银子,他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清官。

    翁同龢回老家无非是乘船或是坐火车先到汉阳再乘船沿江回老家,无论走那条路都要遇过天津,而谭延闿则命直隶总督府上下官员在天津火车站摆出盛大的仪式来迎送翁同龢。这不仅仅是为了出于对昔日政敌的尊重,也同时表明了北洋对朝廷的态度——今日可以如此对待翁同龢,他日难保谭氏父子也会走上翁同龢的路。

    翁同龢的火车缓缓的驶进天津火车站的时候,看到了令他非常震惊的一幕——直隶大小官员全部到达火车站,而且还有在津的儒学名士也都赶来为他送行。在车厢中,翁文将一张精致的洒金封签说道:“这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延闿送来的程仪,现在他就在站台上等候,还送来了一桌子燕菜……”

    翁同龢拆开封签一看,是一张五千两的银票,这是致送程仪,乃是官场成例,昨天在京师的时候,孙家鼐、钱应傅、廖寿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