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拜读将军赴朝作战时所写的《东征日记》字里行间透着铁骨铮铮的男儿气概,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非黄帝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耶?……刻下局势,只要吾师肯出,拯救四万万同胞,则义旗所至,山河改观,以四万万同胞与数千满族竞争,以方兴之中国与运尽之清廷抵抗,……将见不需八月,而亚洲地图之上,必有中华国旗飘扬也……”
聂士成不动声色的看完这封书信,对着来人问道:“谭组安他真的反了?!”
“谭先生雄才伟略,反抗清廷复我汉人河山,造反用不到先生头上,只是顺应天意起义推翻满清腐朽之朝廷……先生对将军昔日中法战争期间命率军赴台湾基隆,参与抗法并屡败法军,并且在六年前朝鲜率部赴死抵抗日军,激战始于日不退深感佩服,不忍将军随这腐朽朝廷一同灰飞烟灭,遂命小人携书信一封乞能说服将军同赴义举,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聂士成对面的一个中年书生侃侃而谈。
聂士成眉毛一挑:“我的写的《东征日记》怎会落到谭组安的手里?!”
中年书生微微一笑说道:“当年将军随铭帅拒敌于鸭绿江,将军本是铭帅旧部,甚为铭帅深许,将军之《东征日记》也为铭帅所推崇,这《东征日记》便是铭帅赠予我家先生的……”
“若我执意不降呢?!”屋中的空气骤然紧绷起来。
中年书生笑着说道:“我家先生认为将军乃是铁骨铮铮之男儿,自是不愿做卖主求荣之事,但此际非个人名节荣辱,而事关国家民族气运之兴衰……临行前先生手书与我之时曾说‘本不欲多此一举受将军之辱,但唯国家民族而请将军三思,成一人之名节而置国家民族于不顾,非大丈夫所为……’先生手握北洋重兵,对将军乃是先礼后兵,若将军一意孤行,不仅个人名节无以保全,就是昔日袍泽一战之下存之几何?望将军深思!”
聂士成听后默不作声,两眼缓缓的闭上坐在椅子中犹如一尊雕像一般,而旁边的中年书生也不着急,屋中还有聂士成以部下管带宋占标,奉聂士成之意为来人送上一杯热茶,而前来的说客不急不缓的轻拨茶盖,不知道是闻着茶香还是等待聂士成的最终回复。
“先生举止从容,必不是无名之辈,敢问……”
中年书生放下茶碗笑着答道:“北洋沈静沈文渊……”
聂士成的眉头一皱——沈静沈文渊随着谭延闿这数年来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在帝国政坛风生水起,乃是谭延闿的第一“文胆”,位
聂士成不动声色的看完这封书信,对着来人问道:“谭组安他真的反了?!”
“谭先生雄才伟略,反抗清廷复我汉人河山,造反用不到先生头上,只是顺应天意起义推翻满清腐朽之朝廷……先生对将军昔日中法战争期间命率军赴台湾基隆,参与抗法并屡败法军,并且在六年前朝鲜率部赴死抵抗日军,激战始于日不退深感佩服,不忍将军随这腐朽朝廷一同灰飞烟灭,遂命小人携书信一封乞能说服将军同赴义举,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聂士成对面的一个中年书生侃侃而谈。
聂士成眉毛一挑:“我的写的《东征日记》怎会落到谭组安的手里?!”
中年书生微微一笑说道:“当年将军随铭帅拒敌于鸭绿江,将军本是铭帅旧部,甚为铭帅深许,将军之《东征日记》也为铭帅所推崇,这《东征日记》便是铭帅赠予我家先生的……”
“若我执意不降呢?!”屋中的空气骤然紧绷起来。
中年书生笑着说道:“我家先生认为将军乃是铁骨铮铮之男儿,自是不愿做卖主求荣之事,但此际非个人名节荣辱,而事关国家民族气运之兴衰……临行前先生手书与我之时曾说‘本不欲多此一举受将军之辱,但唯国家民族而请将军三思,成一人之名节而置国家民族于不顾,非大丈夫所为……’先生手握北洋重兵,对将军乃是先礼后兵,若将军一意孤行,不仅个人名节无以保全,就是昔日袍泽一战之下存之几何?望将军深思!”
聂士成听后默不作声,两眼缓缓的闭上坐在椅子中犹如一尊雕像一般,而旁边的中年书生也不着急,屋中还有聂士成以部下管带宋占标,奉聂士成之意为来人送上一杯热茶,而前来的说客不急不缓的轻拨茶盖,不知道是闻着茶香还是等待聂士成的最终回复。
“先生举止从容,必不是无名之辈,敢问……”
中年书生放下茶碗笑着答道:“北洋沈静沈文渊……”
聂士成的眉头一皱——沈静沈文渊随着谭延闿这数年来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在帝国政坛风生水起,乃是谭延闿的第一“文胆”,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