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三章 项庄舞剑

月德国亨利亲王乘船在天津上岸,谭延闿和总理沈静亲自到码头迎接,随后双方在北京展开了一系列的会谈,在亨利亲王访华的一个月当中,双方达成了众多政治、经济和军事协议。谭延闿异常重视与德国的交往,在他看来这个时代固然是靠强横的实力才能够达成一定的目的,但是通过外交手段一样可以谋求很多利益,尤其是处于中国现在这种状态。德国方面显然也想从中国身上得到某种利益,当然作为他们的老对手,德国人很清楚在这位年轻总统身上想要占到一些非份的便宜是不大可能的。

    亨利亲王和谭延闿算是非常熟悉的,威廉二世能够派他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预示着想要通过相对和平和公平的方法来达成协议。与威廉二世一样,谭延闿同样想在德国人身上捞取一定的好处,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和美国在承认中国政府合法权的问题上是推了中国一把的,正是因为它们的率先承认才让中国谭延闿的政权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与美国不同,德国的国际地位比美国要高得多,而且谭延闿在经营中美关系上用心远比德国要深的多——在他看来美国是长期投资,而德国是短线投资。不过在中国新政权刚刚建立之初,德国便很快的予以承认,这实在是出乎谭延闿的预料之外,当然德国的举动固然有它的政治利益,但是这种支持对他而言是非常宝贵的。

    谭延闿满足了亨利亲王对无线电电报技术专利的要求,德国则在化工、电气技术上进行专利转让。现代舰船技术综合性越来越强,电气技术在其应用上直接反映到战舰的火力系统上——电动炮塔和供弹系统都极大的依赖于电气系统的先进与否,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这方面拥有极为先进的技术,北洋的造舰工业系统在这方面起步非常晚,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这项交易的达成也意味着北洋造舰系统在国产化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亨利亲王的这次来访,中德两国之间达成的最大一项交易便是针对俄国威胁的秘密条约——《中德北京密约》。俄国在谭延闿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德国承受的压力远比中国要大得多,不过威廉二世领导的德国只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和俄国隐约对峙,而谭延闿则是要挽起袖子要和俄国人大干一场。

    《中德密约》达成的过程远比亨利亲王想象中的要快,密约中涉及到双方海陆军军事交往、武器装备交易等一系列针对俄国的条约。对于德国收获最大的便是德国可以向中国派遣一支精干的常驻远东舰队,中国方面为其提供胶州湾为常驻军港——这是威廉二世数年前想要通过武力谋求而落空的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