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据点

,而最近的陆海军矛盾越来越升级也是因为争夺备战资源所致。

    尽管谭延闿和海陆军高层将领对海军大口径舰炮在攻克海参崴要塞的战斗中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心中彼此都很有数,在资源分配当中,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先权——陆军除了“闻仲”重炮部队之外,所使用的火炮对于海参崴这样有着一定数量永固工事的要塞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好在海参崴在俄国看来尽管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重大,但其位置相对俄国的中心距离遥远,将海参崴建设成旅顺和威海卫那样防卫严密的军港在现在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海参崴的基地建设一直是处于“间歇性断粮”的水平。

    即便如此,谭延闿也不打算耗费大量宝贵的士兵生命去填要塞,付出巨大牺牲而取得的惨胜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是以在送走邓世昌之前,谭延闿再一次的提示海军,不要因为矛盾而降低中国军事实力,一旦他想要的胜利付出了超过他心理预期的底线,那他会毫不客气的对海军采取措施——十年前他可以关起门来教训海军将领,到现在他更有这个能力,相信当时的当事人之一邓世昌应该很清楚他说的话的分量。

    “这是温老先生,在海参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曾经和赵恒君在海参崴接头的黑脸汉子说道,到现在他还是一身朝鲜人装束,不过他是“k”机关在海参崴的联络员,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不过早年曾经跑过关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朝鲜话,被“k”机关选中后从1902年便以朝鲜人的身份留在海参崴。

    “温老先生是哪里人?”赵恒君双手抱拳问道,眼前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看就比自己还要大上十来岁,恐怕都有七十多岁了。

    温老先生在孙子的搀扶下说道:“老夫祖上是山东人,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扎根了,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人了……”

    赵恒君说道:“这次借用老先生的府邸藏身,给老先生一家带来不便之处请多海涵……”

    温家在海参崴主要经营的木材生意,也有自己的渔船,因为家族威望的关系,温老先生的长孙温基岩被纳入到“k”机关的视线,经过发展之后温家就成了“k”机关在海参崴的大本营。通过温家在当地华人的威望和掩护,“k”机关在海参崴的工作效率远远领先于陆军和海军布设在这里的情报机关,海参崴炮台布防图就是“k”机关的成果——修筑炮台所需要的大量建材就是温家提供的,俄国修筑炮台的位置和各种参数都是温家提供的,甚至于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在温家的掩护下乔装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