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纽约来客



    易青笑道:“不管怎么说,我们算是挺有缘分,请你上来,是想再给你一个独家消息,不知道你是不是感兴趣。”

    徐未明听说“独家消息”,忍不住眼睛一亮,满怀期待的看着易青。

    易青道:“其实这次我们华星巨资投拍《花木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刚才我没有说。”

    徐未明赶紧打开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飞快的打起字来。

    “我从前在北京求学的时候,就有香港电影界的前辈对我说过——狗仔队、跟风、黑社会是香港电影的三大顽疾。不解决这三个问题,香港电影的明天还是一片暗淡。”易青慨然道:“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以跟风拍摄作为主要的出产方式的。一个片子红了,马上所有的公司蜂拥而至,直到把这个题材拍到彻底烂俗了为止。这些人根本没有把电影当做一种艺术和文化的形式,而是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我希望我们公司的电影,能够对香港电影这种恶劣的现状起到一些改良和促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遏止香港电影的恶性跟风。”

    “所以你们就刻意拍一些香港人不可能模仿的电影?”徐未明猛得抬起头,脱口而出。

    易青微笑着点了点头,笑道:“徐记者真是聪明。香港电影业没有独立制作象当年的《英雄》、《赤壁之战》这类古装大型商业片的能力。我拍《花木兰这部片子,要把队伍拉到内地大西北去;我们的一位同事有军方的背景,可以帮我们邀请到整个营地的武警解放军战士来协助拍摄……这些条件,都是香港电影公司所不具备的,我们这么做,就是让他们没得模仿,无法跟风!”

    徐未明停下键盘上飞快舞动的手指,骇然思索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导演竟然想得这么长远,有这么宏远的野心和志向。

    原来香港电影已经低迷的令大多数电影公司心灰意冷了。现在突然出了个易素,他一再向市场证明,中国人在香港拍电影还是可以赚钱的。这样一来,各大电影公司的心眼就活泛了起来。既然易青能渐渐的带起了香港电影的市场,香港观众又重新走进电影院了,也就是说这里又有利可图了。那么这些电影商人下一步自然是要紧跟着易寻,他拍什么赚钱的题材,这些人立刻就跟进。

    这样至少能知道这一时期观众的喜好和品味,起码不会赔钱。

    事实上,在易青拍了《潜龙于渊》和《终生制职业》之后,已经有很多香港电影公司开始跟风模仿了。都是去大陆请回一两个类似陈道名、陈保国老师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