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6月底是考前复习,也是公司业务最忙的时候,张小桐不敢在上课时接电话,下课也要偷偷摸摸找地方接,过的异常辛苦。我没事就安慰她:“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必先折腾其到半死不活,方能死而复生……”张小桐恨恨地扯我胳膊:“那你也来陪我半死不活好不好?”

    “不好,”我说,“等熬过这段累日子,我替你去死,让你复活。”

    “真不打算读了?”

    我点点头:“说过的话就是结论,不用反复讨论。”

    张小桐也点点头:“无条件支持你。”

    “真的?”

    “真的。”

    “……那好,你把这个月要写的稿先赶出来。”

    “……”

    张小桐同学经过近一个月艰苦卓绝的隐蔽战之后,终于学校放假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张小桐考试之后就是初三,学校铁定要加班加点利用放假时间。我给她想了个办法,让董庆华帮她弄了一张假病历。董庆华之前刚收了张小桐一个10万的红包,对我们的要求简直是有求必应。张小桐一方面跟家里说出去参加补习,一方面每天忙得像联合国秘书长,还得忍受我的各种蹩脚笑话。

    7月天气热了,我也有点无聊,问张小桐:“我们手上还有多少钱?”

    张小桐对数字比我敏感得多,想都没想回答道:“一共大概2000万左右,其中1200万是公司资金,800万可以自由调用。”

    我问她:“当了这么久的少年作家,对办杂志有兴趣吗?”

    张小桐听我这么问,大概知道我想干什么了,犹犹豫豫地回答:“有一点……不过好像很麻烦……”

    我一挥手:“那就行了,你去找董庆华,让他给你跑跑刊号的事情,实在不行先做几期书代刊的,我去给你写一份策划,咱们半个月内把团队组起来,办杂志!”

    张小桐有点雀跃,她对文字的兴趣远大于我,在跟众多出版社打交道的同时怕是早就想自立门户了。我这个建议算是投其所好。我看要不是我们都站在街头,这人怕是要举双脚来赞成。

    董庆华对张小桐的种种出人意表已经习惯,二话没说给内蒙古出版社的朋友打电话。对方的答复很痛快,书号多得是,但刊号有点难度。

    张小桐也不多想,拍板决定先要书号。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很多90年代初起家的杂志都是以书代刊起的步,我们现在算不上有钱,自然也得照走老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