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新生

他说道:“改之,恐怕这‘赤壁怀古’一出,念奴娇的词牌也被废了!”

    这时关于王静辉的各种传闻也成为汴都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当中人们的热门话题,这时所有的人才得知王静辉这次参加制举科考试的推荐者竟然是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这多少让所有地人都大大的羡慕了一把:只要王静辉的成绩不算差,能够取个第四等的成绩,一旦入朝为官,有这两个群臣领袖护佑,那岂不是平步青云?不过看这个才子在过阁试上的表现,就是拿个第三等状元也亦非难事。

    三月二十二。在过阁试半个月后,御试在皇宫垂拱殿门前广场上举行了。王静辉虽然也先后进过两次皇宫,但去的都是福宁殿,垂拱殿是大臣朔日上朝地地点,大气磅礴的气象可不是福宁殿所能比的了的。王静辉坐在首座正对着垂拱殿的大门,深吸一口气:“浅予,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们便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在准备考试的那些日子里面,王静辉就根据英宗赵曙父子的性格来预测试题,因为最后御试的考题和“抡才大典”的状元考诗词墨义经帖有很大不同:一道策论,这也是宋朝自开国来到现在国家选拔人才贯彻太祖太宗皇帝以策论选士精神的唯一体现了。一篇三千字以上的策论,对于考试的士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王静辉也一样,所以为了以防万一,王静辉也借鉴了苏轼传授的经验,根据统治高层的执政态度来扣题。

    对于后来成为神宗皇帝赵顼的性格,王静辉通过历史资料和他的接触不难判断,赵顼有着强烈的中兴大宋的想法,而他老子英宗赵曙可就不好说了,但王静辉还是压在了中兴的题目上,毕竟历史上英宗赵曙被濮议给拖惨了,胜利后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就是有这种想法也没有机会实现,现在历史的格局已经改变,从与赵顼的接触中,王静辉感觉到英宗赵曙绝对不会再延续仁宗时代的芶且偷安的政策了,如果他的寿命够长,难保不会在他这一任上会有大动作。

    王静辉翻开御试试卷:国无九处之蓄曰不足,无六斥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也……他看过后一抹微笑浮现在他的嘴角:御试策论题出自《中庸》王制篇,这句话正是讲国家经济储备的题目,虽然不是自己准备的变法题目,但他在这方面也是下了苦功的。

    “看来自己给颍王赵顼上了一年的“经济课”终归还是有些成效的,至少在策论这道最后的关口助我爬过去。”王静辉想过后便轻沾墨汁用小楷在试卷上奋笔疾书起来。

    大宋治平三年三月二十八,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