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旗才可以破开所有的阻力,完成自太祖太宗时代所种下的种种政治体制缺憾。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人的真正价值就体现在官制改革和军事改革之上。只有他们才可以让所有的官员都闭上嘴巴乖乖服从改革。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怕花钱,他讲求的是开源,这正与他的老朋友司马光的政见相反,而王静辉给王安石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便是开始紧缩财政尤其是对行政性财政支出进行紧缩,其中最具体的落脚点便是在裁撤合并州县,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编大宋官员体制,并且还会免除更多百姓服劳役。这么做的结果也是可以降低役法给百姓所带来的灾害,更重要的是这一直是司马光所倡议的事情,只要这两个人能够同心干一件事情,那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取得成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安石现在就是缺一声成功来壮大自己的政治声望,虽然这也需要和司马光相互合作,但总比没有的强!
裁并州县是将以往宋制的八个等级的县裁并成为京畿直辖县、大、中、小四个等级,并且将户数不满一千户的县全部裁撤合并,这样一来大宋除了新收复的西夏领土之外,全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将会减免合并到七百个以下。这样做的最直观的便是大宋臃肿的官员体制也许依然不会因为有一千多地方官员减少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地区行政体系将会更加精练——这样也就达到了王静辉与王安石所商议的精简行政机构和臃肿官僚的第一步,然后才会想办法对上层的官制体系下手,真正解决大宋长期以来存在的“叠床架屋”的官制体系。
其实更加令王静辉感到兴奋的是,一旦州县裁撤合并完成,至少会有十三万百姓不用再服差役。也许十三万百姓和一亿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但这对于解决大宋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有着非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恢复王安石因为保甲法而变得日益狼藉的声名有着巨大的帮助。王安石也曾因为裁撤合并州县会砸了至少一千多个官员的饭碗而担心,但一想到十三万百姓可以不用服差役,这中间巨大的差距还是让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些被砸饭碗的地方官员可以由朝廷发放一定的补助,前往岭南、南洋或是西夏担任官员,那里正是缺乏官员的地区。
一如王静辉当初所料的那样,当王安石提出裁撤合并州县的奏章之后,朝野之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大宋三大报纸全面跟进报道,士林中人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宋三大报纸的编辑都是非常牛的,他们的眼光比考乘兴的审卷官员还厉害,所刊登的文章无一不是精品,除了有非常可观的稿费可拿之外,真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怕花钱,他讲求的是开源,这正与他的老朋友司马光的政见相反,而王静辉给王安石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便是开始紧缩财政尤其是对行政性财政支出进行紧缩,其中最具体的落脚点便是在裁撤合并州县,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编大宋官员体制,并且还会免除更多百姓服劳役。这么做的结果也是可以降低役法给百姓所带来的灾害,更重要的是这一直是司马光所倡议的事情,只要这两个人能够同心干一件事情,那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取得成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安石现在就是缺一声成功来壮大自己的政治声望,虽然这也需要和司马光相互合作,但总比没有的强!
裁并州县是将以往宋制的八个等级的县裁并成为京畿直辖县、大、中、小四个等级,并且将户数不满一千户的县全部裁撤合并,这样一来大宋除了新收复的西夏领土之外,全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将会减免合并到七百个以下。这样做的最直观的便是大宋臃肿的官员体制也许依然不会因为有一千多地方官员减少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地区行政体系将会更加精练——这样也就达到了王静辉与王安石所商议的精简行政机构和臃肿官僚的第一步,然后才会想办法对上层的官制体系下手,真正解决大宋长期以来存在的“叠床架屋”的官制体系。
其实更加令王静辉感到兴奋的是,一旦州县裁撤合并完成,至少会有十三万百姓不用再服差役。也许十三万百姓和一亿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但这对于解决大宋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有着非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恢复王安石因为保甲法而变得日益狼藉的声名有着巨大的帮助。王安石也曾因为裁撤合并州县会砸了至少一千多个官员的饭碗而担心,但一想到十三万百姓可以不用服差役,这中间巨大的差距还是让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些被砸饭碗的地方官员可以由朝廷发放一定的补助,前往岭南、南洋或是西夏担任官员,那里正是缺乏官员的地区。
一如王静辉当初所料的那样,当王安石提出裁撤合并州县的奏章之后,朝野之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大宋三大报纸全面跟进报道,士林中人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宋三大报纸的编辑都是非常牛的,他们的眼光比考乘兴的审卷官员还厉害,所刊登的文章无一不是精品,除了有非常可观的稿费可拿之外,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