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下定决心

虑,自然是把敌人完全拖死、拖垮最为合算,但方才铁公也说了,形势有变,继续再拖下去恐怕不适合。目前,我国防军主力均云集山东,物资、弹药补给亦以山东战场为主,倘若日军在东北发难,极难应付……我以为山东方向的总攻,应尽快发起,哪怕提前24小时也在所不惜,虽然提前发起总攻有可能会增添度,加大损失,但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否则一旦等鬼子增援部队登陆,解决问题的难度将成倍增长,反而得不偿失。”

    “根据军情处的分析和了解,这一次的增援行动,是军部方面以牺牲造舰费用和新设师团扩充费为代价进行的,没有进一步动员,说明日本方面还没有到几欲癫狂的地步,山本内阁也是相当无奈和骑虎难下,将其逼急了只能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这对帝国并没有好处。仗打到现在,我们是占了上风,甚至是占了大便宜,见好就收并不丢人反而是明智之举。”

    面对重臣之间不完全一致的态度,皇帝本人陷入了沉思。

    干净、漂亮地解决神尾师团是皇帝的期望,也是这场战事应有的一个体面。单纯从军事角度上讲,将敌军围困的愈久就越容易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自身的牺牲和代价也会最小。但从目前整体战略上来衡量,久困不决的围困战不大加大了消耗,而且还会培养敌方困兽犹斗的心态,特别是在得知有确切的增援部队后,不尽速解决只会带来被包围敌军士气的反弹。

    从大局观来衡量,如果不能在增援日军抵达山东前解决包围圈中的猎物,势必将增加下一阶段作战的难度,要么是在解决被困之敌时不得不面对包围圈外敌军的夹攻,要么是刚刚解决猎物还没来得及喘息就迎来下一波生力军。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战事的延长与扩大,这是相当不利的。

    当然,如果包围圈之敌解决的太早,增援日军失去增援之意后大胆突进,抛开一切顾虑和束缚,直接在渤海湾登陆,国防军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讨论了一阵,似乎也没有更为妥当的办法。

    会议气氛很热烈,但压在每人心头的疑问却是沉甸甸地。怎么样趋利避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非常难以取舍和判断的话题。

    会议整整持续了6个钟头,各方反复推演、激烈争论、深入权衡利弊,最后皇帝亲自拍板,下定了决心——“对神尾师团总攻开始不得迟于明日午夜,解决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残阳如血,在猛烈的徐进弹幕和昂扬的冲锋号中,对神尾师团的总攻开始了……第三次机遇 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