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里有书友留言,称“犯我汉者,虽远必诛”与原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相比显得不够霸气。不知道有多少书友报着这种观点,重甲就在这里解释一下吧。原句所说的“犯我强汉”,是说给皇帝听的,带有一定的逢迎之意,让皇帝在树立起国家强盛感的同时,坚定征伐的决心。而吴凡这句话,却是对着乌丸将军说的,就像二战时的国民军将领对日本将领一样,如果说成“犯我强大中华者,虽远必诛”,大家不觉得很滑稽吗?如果你真的强大,还会遭到欺凌吗?但同样的话,对蒋中正说,却是相对适合的。另外,“强汉”,是刘氏汉朝之意。而吴凡所说的“汉者”,是汉人之意。正因为吴凡无视汉朝,只为天下汉人,所以才会投靠曹操。
吴凡的话音刚落,周围部下士兵顿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高呼。吓得乌丸将军惊然四顾,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
实际上,吴凡这番话就是讲给自己的部下听的。乌丸将军根本听不懂汉语,吴凡看似对他讲,实则是在激励自己部下的斗志,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国家荣辱感,以及对自己下一步征伐乌丸的信心。
而此时士兵们群起爆发的高呼声,无疑证明了吴凡这番讲话已经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曹军将士大受鼓舞,华雄等人带来的骑兵大多为袁军——由于袁绍一直对乌丸采取隐忍怀柔的外交政策,致使袁军士兵们在面对乌丸弓骑兵时总是提不起精神——此时听吴凡说完这番话后,亦是群情激昂,斗志冲天
此时的山道上,惊走的战马随处可见,吴凡命士兵牵来一匹,将这乌丸将军弄到马背上,让他信马游缰顺原路返回。至于这个重伤之下的乌丸将军能否返回大漠,吴凡并不关心。当然了,如果他能返回去自然最好,让他们的首领好好看看自己部下所受到的羞辱。同时,也表明了我汉军的决心。
乌丸将军走后,吴凡又命令士兵们将战场打扫一下,尸体全部推到山涯下面,武器防具马匹尽量收拾,带回北平。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直到这时,吴凡才来得及查看一下蔡琰的伤势。还好,只是暂时昏迷,回城后调养几天应该就没事了。
吴凡用医术技能给蔡琰止了血,但没有拨箭,一来这里几乎全是男人,拨箭需要把蔡琰的上衣脱下来,多有不便。二来,吴凡不想亲自动手,以免显得失礼,还是回城后找个医术精湛的郎中给拨下来吧。
在吴凡为蔡琰查看伤势,以及止血的过程中,吕玲绮一直抱着蔡琰,和吴凡近在咫尺,一双大眼睛
吴凡的话音刚落,周围部下士兵顿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高呼。吓得乌丸将军惊然四顾,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
实际上,吴凡这番话就是讲给自己的部下听的。乌丸将军根本听不懂汉语,吴凡看似对他讲,实则是在激励自己部下的斗志,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国家荣辱感,以及对自己下一步征伐乌丸的信心。
而此时士兵们群起爆发的高呼声,无疑证明了吴凡这番讲话已经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曹军将士大受鼓舞,华雄等人带来的骑兵大多为袁军——由于袁绍一直对乌丸采取隐忍怀柔的外交政策,致使袁军士兵们在面对乌丸弓骑兵时总是提不起精神——此时听吴凡说完这番话后,亦是群情激昂,斗志冲天
此时的山道上,惊走的战马随处可见,吴凡命士兵牵来一匹,将这乌丸将军弄到马背上,让他信马游缰顺原路返回。至于这个重伤之下的乌丸将军能否返回大漠,吴凡并不关心。当然了,如果他能返回去自然最好,让他们的首领好好看看自己部下所受到的羞辱。同时,也表明了我汉军的决心。
乌丸将军走后,吴凡又命令士兵们将战场打扫一下,尸体全部推到山涯下面,武器防具马匹尽量收拾,带回北平。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直到这时,吴凡才来得及查看一下蔡琰的伤势。还好,只是暂时昏迷,回城后调养几天应该就没事了。
吴凡用医术技能给蔡琰止了血,但没有拨箭,一来这里几乎全是男人,拨箭需要把蔡琰的上衣脱下来,多有不便。二来,吴凡不想亲自动手,以免显得失礼,还是回城后找个医术精湛的郎中给拨下来吧。
在吴凡为蔡琰查看伤势,以及止血的过程中,吕玲绮一直抱着蔡琰,和吴凡近在咫尺,一双大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