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都护之职,在这片土地上成就威名。
一路行来,侯君集和李业诩也常会面,只是自焉耆后,侯君集没再讲关于所缴获战利品的事,李业诩也没将侯君集私取所缴获珍物的事传报给朝廷,他最终决定待回到长安后,找个机会和李世民当面说,并要李世民再次严令诸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中纪律,不论是临时征召的府兵,还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各卫军所属近卫师,在平日或者战时都不能违反纪律。
纪律问题是李业诩建议李世民进行军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李业诩在后世解放军中,还有到唐后最初带领的特战队,及后来的特卫,改制后的第一卫军,无不把纪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是李业诩不知道,李世民会如何处置这件事,也希望这事不要让侯君集记恨自己。
大军行进中之时,侯君集所领的交河道行军部属在左前方,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近卫师在右后侧,两大军之间相距也只在几里,最多十几里的西北平坦之地上东行。
出征时所带的近五十万匹战马,在安西的几次战役中,也折损了近十万匹,还有留在安西驻军的十万多匹,回程的还有近三十万匹战马,同时大多的物资都可以以牲畜驼运,也使的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一天基本可以在五十里左右行进。
十天后,凯旋的大军在银山近与来相送的安西大都护乔师望所领的大都护府各官员遇上。
乔师望带着朝廷新送达的一批物资,较交给班师的大军,以作从西州到沙州几百里路程间行进时之需,朝廷另有一大批物资已经囤积在沙州,供归程的大军所用。
安西大都护府治所暂时设在西州,乔师望还是兼职西州刺史的职务,也就是说,安西大都护府的军事民政最高长官都是乔师望,但从所属的人员设置上来看,乔师望主要还是负责民政,军事上由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具体负责。
李业诩是第一次看到这位在历史上并无太大名气的安西大都护府首任大都护。
看外表,乔师望也才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生得儒雅有如书生,但言语和行为上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倔强和自信的人,李业诩对李世民所选之人,还是比较信任的。
李业诩唯一担心的是,乔师望并无在军中领兵的履历,如今安西一带还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持统治,不知乔师望能否有效统御安西诸军,还有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这两员部下。
只是这些都已经是在李业诩所能左右的范围之外,朝廷做出的决定,远在
一路行来,侯君集和李业诩也常会面,只是自焉耆后,侯君集没再讲关于所缴获战利品的事,李业诩也没将侯君集私取所缴获珍物的事传报给朝廷,他最终决定待回到长安后,找个机会和李世民当面说,并要李世民再次严令诸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中纪律,不论是临时征召的府兵,还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各卫军所属近卫师,在平日或者战时都不能违反纪律。
纪律问题是李业诩建议李世民进行军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李业诩在后世解放军中,还有到唐后最初带领的特战队,及后来的特卫,改制后的第一卫军,无不把纪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是李业诩不知道,李世民会如何处置这件事,也希望这事不要让侯君集记恨自己。
大军行进中之时,侯君集所领的交河道行军部属在左前方,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近卫师在右后侧,两大军之间相距也只在几里,最多十几里的西北平坦之地上东行。
出征时所带的近五十万匹战马,在安西的几次战役中,也折损了近十万匹,还有留在安西驻军的十万多匹,回程的还有近三十万匹战马,同时大多的物资都可以以牲畜驼运,也使的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一天基本可以在五十里左右行进。
十天后,凯旋的大军在银山近与来相送的安西大都护乔师望所领的大都护府各官员遇上。
乔师望带着朝廷新送达的一批物资,较交给班师的大军,以作从西州到沙州几百里路程间行进时之需,朝廷另有一大批物资已经囤积在沙州,供归程的大军所用。
安西大都护府治所暂时设在西州,乔师望还是兼职西州刺史的职务,也就是说,安西大都护府的军事民政最高长官都是乔师望,但从所属的人员设置上来看,乔师望主要还是负责民政,军事上由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具体负责。
李业诩是第一次看到这位在历史上并无太大名气的安西大都护府首任大都护。
看外表,乔师望也才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生得儒雅有如书生,但言语和行为上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倔强和自信的人,李业诩对李世民所选之人,还是比较信任的。
李业诩唯一担心的是,乔师望并无在军中领兵的履历,如今安西一带还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持统治,不知乔师望能否有效统御安西诸军,还有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这两员部下。
只是这些都已经是在李业诩所能左右的范围之外,朝廷做出的决定,远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