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74 邪门歪道



    别看太zi党和大千岁党势大,实际上这一切都还在皇上的掌握之中,甚至于说里面这两个党羽里面不少的人还是皇上的心腹了,安插钉子什么的,皇上也会干。

    从权谋来说,皇上呀,学的不是王道,也不是霸道,而是邪门歪道。

    霸道的最佳代表不用说绝对是秦始皇,而王道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宋仁宗赵祯是绝对能可以选为候选人。其他皇帝多多少少都是王道帝道邪门歪道夹杂,只是偏向问题。

    皇上和顺治帝差不多,都是幼年继位然后权臣当道,从小没有受到过最正宗的帝王教育,甚至于说没有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

    观顺治和康熙两帝的种种做法,很明显能看见一点就是:他们对蒙古,尤其是对蒙古科尔沁看得特别重,即便是他们深深的忌惮着蒙古,但却又不得不依仗蒙古。

    而这种想法源于谁,不用明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

    当然不是说蒙古不重要,毕竟在顺治朝和康熙初年,大清的局势都不稳,很有可能被掀翻,需要拉拢蒙古以防腹背受敌。

    也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帝王教育,当然蛮夷出生的大清也可能压根就没有这玩意,再加上不太正的三观,这就让皇上颇为有些喜欢剑走偏锋喜欢一些邪门歪道,喜欢赌,喜欢用自己设局。

    比如:擒拿鳌拜。

    这事在史书上是大吹特吹,说皇上有勇有谋。

    用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去擒拿鳌拜,的确是出人意料,鳌拜可有大清第一勇士的称号。

    但如果用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这绝对是兵行险着,万一鳌拜没有被第一时间擒拿住,来个就地反杀,那第一个倒霉的绝对是皇上。鳌拜可能之前是没有反心也不敢有,可等皇上出手失败后,他也不得不反了,在加上外面的三藩,到时候大清到底会如何完不能想象。

    而且要靠皇上用这种兵行险着,冒着生命危险去赌一把,大清的宗室了?大清的忠臣了?蒙古势力了?

    死光了?!

    恐怕从那个时间起皇上就不信任任何人了,他只信任自己的权势,所以干出在别人那里安插钉子什么的事,完没有压力,他的帝道走的就是邪门歪道。

    就是因为如此,皇上在察觉到不对后,立马开始调查此事,最初只调查到反太子那些人的举动,就是认为皇上年纪大了万一有个意外,那……所以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想要快点将太子胤礽拉下去。

    他们动了,没过多久太zi党自然也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