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隧道的年龄

蜡黄,眼神也怪怪的,他轻轻摇了摇头:“没丝毫印象,当时我们下洞时是晚上,前面已经有人打了前阵,所以对洞口几乎没啥印象。”

    这时候大坝上又开下一辆车,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吸引了过去。

    车停到我们身前二三十米外停了下来。

    左右两扇车门几乎同时被打开,看到车里出来的俩人,我笑了。

    竟然是刘希利和古教授!他们怎么来了?难道他们俩中的一个就是最后一名考察队员。

    “古教授,辛苦啦!”

    杨建强和刘立伟赶紧迎了过去。

    几个老头也笑着跟着走到古教授身前。

    “老古,就等你啦!”

    “姗姗来迟,这可不是你性格啊!”

    原来他们几个早都认识,想想也是,几个人都在他们本行里也算是国内牛逼的人物,彼此认识也算正常。

    刘希利从车后备箱里搬出个行李箱,打开后,里面是各种药物,和几瓶液体。

    “刘所,杨组长,太费劲了!但总算准备好了!”刘希利苦笑着说。

    “辛苦了,希利!”刘立伟赞扬似的回道,然后转身让三个特警把东西接了过来。

    本来以为最后一名队员是刘希利,他年轻力壮,古教授都七十了,再加上他,一共十几人的队伍,光六十以上的老头就五个,这算那门子科考队,分明是老年人组团旅游。

    然而留下的人却是古教授。

    这样十五人的大队伍算是凑齐了,怎么评价呢,这十五人里虽然有五个老头,俩女人,可总算是齐整,既有宋教授和吴老师这样的考古专家(两打了俩学考古的研究生),也有刘立伟、杨建强,以及三个特警这样的“壮士”,另外还有堪舆学大师,医学专家,相对而言我和韩建立算是俩废柴。

    不过正如杨建强所说,我感官比常人灵敏许多倍,而且力气极大,或许在关键时刻可以派上用场,可以充当“警犬”角色,韩建立的方向感天生好,就是个会走路的指南针。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们几个年轻的和仨特警在刚才马华东所指的地方挖起来。

    很快挖出个一平米多宽,两米深的大洞,我开始有些怀疑,姓马的老头是不是弄错了?其他人围着四周死死盯着洞口,并没说什么,我们只好继续挖。

    因为洞口并不算大,容不得我们几个人同时下手,只好分成两个组轮着挖,十分钟轮一次,正轮到我和韩建立挖土时,我第三铁锨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