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心里起了提防,又再躬身行礼:“是侄孙女儿礼数不周了。”于老夫人身侧,坐着一个打扮华贵的妇人,年约三十岁上下,气派不凡。她下手还坐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长得白玉娃娃一般,女孩子年纪不过十岁上下,男孩子则要小一些,显然就是丫头们提到的“苏家姑太太”一家了,只是不知是什么来历。在文怡的记忆中,顾氏一族并没有嫁到苏家的女儿。不过无论如何,顾氏一族在外人眼中是“诗礼传家”的望族,若有一点不合礼数的地方,都会叫人笑话的。
于老夫人笑着一脸慈爱,对文怡摆摆手:“原是丫头们糊涂了,哪里是你的错?”又骂身边的大丫头:“你们是怎么管教小丫头们的?惯得她们连人都认不得了!”大丫头们忙请罪,又走到一边骂小丫头们:“九小姐前几天才来过,你们难道不认得?又把那劳什子拿出来做什么?!”小丫头们不敢辩解,低头认罪,待退到外头,才相互抱怨:“平日里来打秋风求老太太的太太奶奶少爷小姐哪里少了?谁不是磕头磕得欢欢喜喜的?老太太也没说什么,今儿偏改了规矩!”
西暖阁中,于老夫人正对那苏家姑太太道:“叫姑太太笑话了,这是我侄孙女儿,六房的九丫头。她父亲就是老七宜诚,中过举人的,姑太太可还记得?可惜几年前夫妻双双亡故了,留下这个孩子孤零零的,好不可怜。”文怡眼圈一红,连忙压下心头悲伤。
苏家姑太太收了笑容:“原来是他?从前倒是听我兄弟说过,实在可惜得紧,听说学问极好,人品也十分难得。”感叹一番。
于老夫人于是又叫文怡给苏家太太见礼,文怡不知对方来历,倒拿不准该怎么称呼了,如意悄悄在背后提醒她:“这是咱们家三姑太太婆家的小姑子,是京城苏家的当家主母。”文怡一听就明白了,于老夫人生了两子一女,其中女儿嫁给了恒安柳氏一族的嫡长子,丈夫有两个姐妹,一个是东平王正妃,这想必就是另一个了。说是姑太太,其实是拐着弯的姻亲。她忙上前行礼,仍旧称呼为“姑太太”。
苏太太连忙扶她起身,打量几眼,赞道:“府上的姑娘教养极好,我早就听说了。今日一见,才知道名不虚传,不但老夫人的女儿出色,连孙女儿、侄孙女儿也都知书达礼,倒叫我不好意思呢。”又叫丫头去备一份丰厚的表礼,谦虚道:“匆忙之间,略简薄了些。”又给她介绍自己的一对儿女。
苏家长女英华,与文怡是一般年纪,生得清秀不说,小小年纪,眉眼间已带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面上带着淡淡的笑,举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