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大事不妙

能尊重他们吗?还能还拿他们当回事吗?不是要威信扫地吗?那还了得?

    其实,他们错了。那些真正品格高尚的政治家,人群中那些胸怀坦荡的首领级的人物,他们的高风亮节恰恰在于他们总是善于和不断的查找自己的不足,找寻自己的毛病。

    而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开说出自己的毛病和不足。而正是这样的人,反而会得到世人更强烈的拥护和尊重。而且,这拥护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而事实上,他们也肯定会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人总是要在克服不足中前进的,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袁世凯怎么能懂这些呢?用这样的高尚的人品要求袁世凯这样的人,不是太难为他了吗?

    看到朝的形势已经无法挽回,而且越来越恶化,再留到朝鲜,不但不会有什么业绩,而只能是背越来越多的黑锅。袁世凯知道自己不能在朝鲜待下去了,必须想办法离开。

    这时,他听到消息,大鸟圭介正准备派兵把他押解出境。

    这是可能的,因为日本一直把袁世凯视做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真的被武装押送处境,不但他自己的颜面扫地,国家也会颜面无存。这下子他找到开溜的理由,于是接连给李鸿章发了两封急电。

    其一曰:“闻韩决意不从属,是无上国。凯华员,须诘劝韩,转告大鸟。闻鸟拟照公法作梗例,兵押凯出。果尔,辱甚。只可照万国使例,送文知照韩,回国禀商,请兵伐韩。”

    其二云:“闻倭兵八百今驻赴牙路,意叵测,倭韩相结,我兵可危。又俄,法署使来称,韩廷犒赏倭兵米肉甚多,韩喜倭,殊不可解。华人在此甚辱,凯在此甚难见如,应下旗回,拟留唐(唐绍仪)守看馆探事。”

    李鸿章显然认为袁世凯是小题大做,草木皆兵。回电:朝鲜尚未公开承认不是中国属邦,应留下密劝朝鲜坚持;俄国公使已经答应出面调处,必有收场。“倭允不先与华开衅,岂能拘送使臣?勿怯退。”

    这个时候,李鸿章还不知道袁世凯在朝鲜已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以为他还有很大能量,还指望袁世凯能利用他的影响力,使朝鲜的形势不至于太糟。

    这也难怪,谁让袁世凯此前一直闭着眼睛说瞎话了。

    所谓,吹牛虽然不用交税,但可能给自己找麻烦。

    李鸿章回电,虽然没有训斥袁世凯,但一句“勿怯退”,已经很难听了,袁世凯能听不出来吗?但是,他已经顾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