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找事做

名将帅数人,优以事权,厚以饷糈,予以专责,各裁汰归并为数大技,扼要屯扎,认真整励。并延募西人,分配各营,按中西营制律令参配改革,著为成宪。

    “必须使统帅以下均习解器械之用法,战阵之指挥,敌人之伎俩,冀渐能自保。仍一面广设学堂,精选生徒,延西人著名习武备者为师,严加督课,明定升阶。

    “数年成业,即检派夙将中年力尚富者分带出洋,游历学习,归来分殿最予以兵柄,庶将弁得力而军政可望起色。……”

    李鸿藻原来因为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对其印象并不好。

    他也一直认为李鸿章用人是任人为亲,而不在能力。加之甲午之战惨败,虽没抓住袁世凯的罪责,但袁做事不得力,能力不行已在他的脑海里形成。

    看了袁世凯的上书,对袁世凯刮目相看。

    人们常说,人怕见面,树怕剥皮。意思是什么事情见一面,沟通一下,很多误会和偏见常可以迎刃而解,是很有些道理的。

    其实,人不但怕见面,也是很怕恭敬的。

    做为清流派领袖的李鸿藻,向来认为李鸿章的人眼中是没有自己的。

    没想到袁世凯在上书中对自己是那样的五体投地,那样的敬仰,使他十分的受用。

    袁世凯的这份上书,可以说是颠覆了李鸿藻对他的成见。

    事后,李鸿藻又约见过袁世凯一次。

    和袁世凯谈起训练新军,袁世凯谈了很多自己在朝鲜训练新军的体会。

    李鸿藻也就知道了,袁世凯在朝鲜训练新军的事。

    认为袁世凯对新军训练,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经验;更加觉得袁世凯是这方面的难得人才。

    袁世凯在督办军务处是个闲差,也没有实权,虽然其职务看起来不低,只是表面风光而已,袁世凯肯定不会把这里看做是久留之地。

    当然。督办军务处也有个好处,消息灵通。

    不久,他听到了一个风声,朝廷正准备在京城附近训练一支新军。

    呼吁练新军,他不过是给自己临时找点事做,现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袁世凯瞄上了这个练新军的位置。

    那时候的清**,已腐败成风,人浮于事。

    训练新军这样的重要位置,这样可以吃空饷,克扣军饷的肥缺,也同时被很多人盯上。

    袁世凯深知,要想把这件事办成,首先要找人,找说了算的人。

    李鸿藻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