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非常惊恐,也恼怒异常。心想此事自己只说给了翟鸿穖一人,必然是他有意泄露,其目的是造成既成事实,促使她痛下决心。
想起闹义和团时被载渏一伙近乎绑架,慈禧就气得发疯,翟鸿穖这不是也在绑架她吗?
奕劻听到了自己即将被黜,惊恐万分,找袁世凯密谋对策。
袁世凯提出必须抓住这难得时机,将翟鸿穖一举击垮。
他们找来亲信,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密谋,商定由杨士琦起草奏折稿,贿买御史参劾。
但翟鸿穖享有清誉,加之赵启霖被罢官一事在都察院还没过去,御史们没有人肯被收买。
杨士琦最后找到了很不得志的翰林院待读学士惲毓鼎。
送其一万八千两银子,许愿将其外放为布政使。
恽毓鼎这一次肯定是做了件很不好的事,但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恽毓鼎(1862—1917),字薇孙,一字澄斋,河北大兴人,祖籍江苏常州。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文渊阁校理,咸安 宫总裁,侍读学士,国史馆总纂,宪政研究所总办等职,担任晚清宫廷史官达十九年之久。
和清代许多文人一样,恽毓鼎几十年如一日地写着日记。他去世后,日记由家人保存,其中几册不慎遗失。
一九六零年,恽毓鼎之子恽宝惠将保存的三十六册日记全部“归之北大图书馆”。
一些史学家曾到北大图书馆查阅并引用过这些日记资料,但由于整部日记篇幅浩繁,整理难度大,一直未能刊行面世。
史晓风先生穷十年之力,完成了整理点校工作,使这部珍贵史料 能为更多的研究者参考利用。
这部《恽毓鼎澄斋日记》,起于一八八二年,迄于一九一七年,计一百二十万字,是恽毓鼎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的全面记录。
由于工作的关系,恽毓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慈禧、光绪及朝廷大臣的言行;出于职业习惯 ,他翔实地在日记中记录了所观察到的种种细节,为后人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例行的新年庆典,外国使臣觐见,慈禧、光绪的丧礼,宣统登基,他都不避琐细,一一记录仪式程序、官员服色,以及有关人员的言行举止(如记几位二品官员在丧礼上“大声谈论,且纵笑不止”)。
日记中对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情景的记载,经常被史学家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