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的工作。
另一方面,袁世凯看到在内内外外,黎元洪的威信越来越高,又打起了黎的主意。
这一天,袁把公府顾问张国淦找到来,对他说:“我打算让位给宋卿(黎元洪),但是宋卿不懂公事。请你向他说,请他到府里来和我一同办公,让他的公事摸熟了,我就放心退位了。”
张想了下说:“总统与副总统之间,平日是哪位传话?”
袁回答说:“杨五(杨士琦)。”
张推脱说:“那么还是请杏丞传话的好。”
张国淦,湖北蒲圻人,幼年随父居安徽,一九零二年中举人,一九零四年考取内阁中书。一九零六年任宪政编查馆馆员,次年任黑龙江省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武昌首义前,调北京任内阁统计局副局长。后以“参议”随唐绍仪参加南北议和,得袁世凯看重。一九一二年四月起历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后历任总统府秘书长、内务次长、教育总长。
他也是位学者,代表作《历代石经考》、《俄罗斯东渐史略》等书。
因张国淦是湖北人,袁世凯是想利用他以同乡人资格探听黎元洪的口气。张既不肯去,袁也不能勉强。
想听听张对时局的看法,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近日外间舆论如何?”袁世凯问。
张答:“都在讨论退位的问题。”
袁问:“你看,退位好不退位好?”
张答:“要从三方面分析一下:外交、军事和舆论。”
袁说:“什么舆论?我看中国就没有这件东西。外交我很有把握(哪有什么把握,明显是在说大话)。三者的重心是军事。你看,蔡松坡打得倒我吗?”
张答:“时局重心,在东南而非西南。”
袁问:“什么,你说华甫(冯国璋)吗?”
张答:“华甫做了总统几十年的部下,知道他的莫如总统。我是局外人,不敢妄置一词。”
袁问:“你以为华甫左袒则左胜,右袒则右胜吗?”
张答:“左右袒倒不怕,独怕他不左不右耳!”
袁显然明白账的话意是:以第三者自居,处于敌友之间最难应付。
见袁沉默不语,张接着说:“我想有八个字贡献总统:——急流勇退,实至名归。”
袁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
等到张往出走时,袁又唤他转来,说:“你去和菊人一谈。
另一方面,袁世凯看到在内内外外,黎元洪的威信越来越高,又打起了黎的主意。
这一天,袁把公府顾问张国淦找到来,对他说:“我打算让位给宋卿(黎元洪),但是宋卿不懂公事。请你向他说,请他到府里来和我一同办公,让他的公事摸熟了,我就放心退位了。”
张想了下说:“总统与副总统之间,平日是哪位传话?”
袁回答说:“杨五(杨士琦)。”
张推脱说:“那么还是请杏丞传话的好。”
张国淦,湖北蒲圻人,幼年随父居安徽,一九零二年中举人,一九零四年考取内阁中书。一九零六年任宪政编查馆馆员,次年任黑龙江省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武昌首义前,调北京任内阁统计局副局长。后以“参议”随唐绍仪参加南北议和,得袁世凯看重。一九一二年四月起历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后历任总统府秘书长、内务次长、教育总长。
他也是位学者,代表作《历代石经考》、《俄罗斯东渐史略》等书。
因张国淦是湖北人,袁世凯是想利用他以同乡人资格探听黎元洪的口气。张既不肯去,袁也不能勉强。
想听听张对时局的看法,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近日外间舆论如何?”袁世凯问。
张答:“都在讨论退位的问题。”
袁问:“你看,退位好不退位好?”
张答:“要从三方面分析一下:外交、军事和舆论。”
袁说:“什么舆论?我看中国就没有这件东西。外交我很有把握(哪有什么把握,明显是在说大话)。三者的重心是军事。你看,蔡松坡打得倒我吗?”
张答:“时局重心,在东南而非西南。”
袁问:“什么,你说华甫(冯国璋)吗?”
张答:“华甫做了总统几十年的部下,知道他的莫如总统。我是局外人,不敢妄置一词。”
袁问:“你以为华甫左袒则左胜,右袒则右胜吗?”
张答:“左右袒倒不怕,独怕他不左不右耳!”
袁显然明白账的话意是:以第三者自居,处于敌友之间最难应付。
见袁沉默不语,张接着说:“我想有八个字贡献总统:——急流勇退,实至名归。”
袁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
等到张往出走时,袁又唤他转来,说:“你去和菊人一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