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军事演习。
史学家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并称为晚清三大秋操。
河间秋操,又称河间会操,是北洋六镇新军于一九零五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的第一次秋季大演习。
此次会操抽调陆军第三、第四镇全镇及第一、第二、第五、第六镇各一部,组编为南、北两军。
南军由第二、四、五镇组成,王英楷充任总统官,编制如下:(1)第四镇,辖步队二协(十二营)、马队一标(三营)、炮队一标(三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2)第四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3)第九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有22513名
北军由第一、三、六镇组成,段祺瑞充任总统官.其编制如下:(1)第三镇,辖步队二协(十二营)、马队一标(三营)、炮队一标(三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2)第一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3)第十一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22489名。
本次参演部队的总兵力,共计45002名。
河间秋操开启了新军秋季大会操的先例。被称为“今者,秋操之典为振古所罕闻,且为后此新军一大纪元”。
甚至一年后,袁世凯提及此次会操,还颇为得意地说,“风声所树,耸动环球”。
这次会操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正式的野战演习”。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此次军事演习给那些熟知五年前中国军队窘状的外国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在提升一支40000人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完成了一个非凡的壮举。”
河间秋操人数虽然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
彰德秋操时,不仅当时西方各国驻华使馆纷纷派出武官到现场参观,演习指挥部门还特意邀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记者参加。
彰德秋操,袁世凯和铁良为阅操大臣。参加演习的军队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有湖北抽调一镇,河南抽调一混成协。北军由驻南苑和山东的北洋军各抽一部,組成一镇,又加
史学家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并称为晚清三大秋操。
河间秋操,又称河间会操,是北洋六镇新军于一九零五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的第一次秋季大演习。
此次会操抽调陆军第三、第四镇全镇及第一、第二、第五、第六镇各一部,组编为南、北两军。
南军由第二、四、五镇组成,王英楷充任总统官,编制如下:(1)第四镇,辖步队二协(十二营)、马队一标(三营)、炮队一标(三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2)第四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3)第九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有22513名
北军由第一、三、六镇组成,段祺瑞充任总统官.其编制如下:(1)第三镇,辖步队二协(十二营)、马队一标(三营)、炮队一标(三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2)第一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3)第十一混成协,辖步队二标(六营)、马队一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北军官佐、目兵、夫役,共计22489名。
本次参演部队的总兵力,共计45002名。
河间秋操开启了新军秋季大会操的先例。被称为“今者,秋操之典为振古所罕闻,且为后此新军一大纪元”。
甚至一年后,袁世凯提及此次会操,还颇为得意地说,“风声所树,耸动环球”。
这次会操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正式的野战演习”。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此次军事演习给那些熟知五年前中国军队窘状的外国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在提升一支40000人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完成了一个非凡的壮举。”
河间秋操人数虽然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
彰德秋操时,不仅当时西方各国驻华使馆纷纷派出武官到现场参观,演习指挥部门还特意邀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记者参加。
彰德秋操,袁世凯和铁良为阅操大臣。参加演习的军队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有湖北抽调一镇,河南抽调一混成协。北军由驻南苑和山东的北洋军各抽一部,組成一镇,又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