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紧锣密鼓

蒋中正为代表,与小徐密商联合打击直系的军事计划。

    电云:“兹请两兄及介石为我代表,与切商军事之进行。现我军决于旧历年后用兵,希望皖系策应,使直系更无归路。自来战略因于政略,吾人政略既同,斯为南北一致,以定中国,其庶几也。”

    二十三日,广州总统府秘书长,拿着孙中山的急电,督促蒋中正速偕戴传贤赴桂林。

    蒋于一九二二年一月三日离广州,经三水、梧州、昭平、阳朔,于十八日抵达桂林。

    三十日蒋约文官长胡汉民赴大本营谒见孙中山,商决出师北伐的日期,并决定将大本营移设韶州。

    二月十二日,张作霖派代表李绍林到桂林晋谒孙中山,商讨合作计划,以便南北夹击曹、吴。

    二月十三日,困居北京城内的段祺瑞,在四个日本人保护下,化装乘汽车由北京逃出。经过通州时,得到当地奉军的帮助,当天到达了天津。

    二十日,段祺瑞亦派代表周善培到广东。

    这便是被后人称之为的,孙、段、张三角联盟。

    孙中山不能忍受陈炯明的处处掣肘,决定自己率兵北伐,遂命令李烈钧所属的滇黔赣联军和许崇智所属的粤军一齐集中桂林,准备取道湖南北伐。

    孙下令编北伐军为三个军,李烈钧为第一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长。同时电召陈炯明到梧州来讨论北伐问题,拟抽调粤军四十个营加入北伐,北伐军的军火军费也由广东供应。

    陈炯明坚持反对北伐的,他的理由是:“北伐将促使直奉两系军阀由分裂而重趋团结,联合以对抗南方。同时北伐一开始,可能引起南方的分裂,因为西南各省都表示要保境息民,所以现在如果坚持北伐,首先遭遇阻碍的,不是北方敌人,而是南方友军。因此不如等待直奉两系战争爆发,再行出动。”

    收到孙中山命他来梧州的电报,陈理都不理,连回电都没有。

    一九二二年三月上甸,孙中山派伍朝枢到奉天,受到张作霖热烈地欢迎。

    张向伍朝枢承诺,共同推倒直系,召开南北统一会议,恢复旧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统,段祺瑞为副总统。

    就在中山先生的北伐大业紧锣密鼓准备之时,广州发生了一件政治谋杀案,粤军参谋长邓铿被刺。

    邓铿(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仲元。生于广东省梅县丙村镇金盘堡,七岁时随父亲邓丽川经商落户淡水。淡水邓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自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