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

汉宋儒学,精研熟记近代新战术及各国军制、军学、军器。

    这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

    光绪六年(1880年),在广西怀远县任职。光绪二十年,中光绪甲午科广东乡试举人。旋为广西藩署幕僚,嗣后历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苏淞镇总兵和江北提督。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全国编练新军,徐绍桢奉派至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调任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他倡行征兵制,征集各地有文化的健壮青年严加训练。光绪三十一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任第九镇统制。他制订新军编制章程及典范令学,为各镇仿效。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对徐绍桢等严加防范,以顽固著称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调江防会办张勋、缉私营统领王有宏等部旧军群集南京,却只发给新军每个士兵五颗子弹,并不断向新军挑衅。

    徐绍桢委曲求全,借秋操为名,于十月三十日率军屯兵距南京十五公里的秣陵关,一面等待时机,一面分遣人员赴各地联络。

    城外旧军则对新军采取包围之势,把炮口对准秣陵关。

    十一月四日,两名满族军官怀枪求见徐绍桢,企图行刺。徐忍无可忍,率部投向革命军,响应武昌起义,并与湖北军政.府侦察员苏良斌联合攻打南京。由于后援不济,于拂晓乘雾撤退。

    新军初战失利,徐绍桢率军向镇江退却。旋赴上海与民军总机关及旅沪各团体接洽集议,策划大举进攻南京。

    徐绍桢分析南京外围地势及清军之布防,作了进攻南京的周密部署后,即亲临前线督战,一举攻克天堡城,控制了战局,南京遂告光复。革命军取得这一重大胜利,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后的战局,开南北统一之基。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一 日徐被任命为南京卫戍总督。

    南京临时政.府曾以八厘公债十万元巨款奖酬徐绍桢。徐提出一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一万四千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缴还归公,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励。

    同年四月,袁世凯为笼络人心,委任徐为参谋总长,徐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坚辞不就,自请解除兵权赴上海就医。

    袁后又两次电请任仓场总督,授以军政、盐政、税务、外交四权,徐均断然拒绝。九月,陆军总长段祺瑞以徐光复金陵,功绩显赫,呈请袁世凯授以勋位,徐亦固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