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

元培在目睹政治斗争的残酷的同时,也看清楚了清王朝的掌权者丑恶嘴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谓纲常有道。以往,蔡元培虽对朝政多有不满,但往往认为是臣工昏庸和不作为。眼见最高的统治者只顾自己的既得权位,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予不顾,而冥顽到了极点。这让蔡元培对这个君、这个王朝彻底失望了。

    戊戌变法和新政如同一场春梦,在腥风血雨中烟消云散。往昔热心维新的友朋已作鸟兽散,就连做事稳健的好友张元济也被革职出京。

    蔡元培再也没有心思在北京当官了,断然于1898年秋天离开北京南归。蔡元培这种举动,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是康梁同党,但他丝毫不作辩解。

    此行,其实是在和他一直以来走的仕途之路的告别之旅。

    经过十天的行程,1898年10月26日,蔡元培和家人从京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绍兴老家。

    深秋时节,比起秋风瑟瑟,一派萧杀景象的京城来,家乡显得格外温馨、平静、怡然。

    蔡元培家住的笔飞仿是有故事的。传说书法大家王羲之曾住于此处,有一老姬,不厌其烦常来此求王羲之题扇面,后要到处炫耀。有一次,王羲之实在是不耐烦了,竟将笔随手抛出。笔却一飞冲天,笔飞仿便是来源于此。这故事听起来很像是神话,但附近有戒珠寺,山门内有王羲之的塑像,据说这寺先前曾是王羲之的宅院。

    蔡元培站在笔飞仿自家庭院中,四周的一切似乎依旧是老样子,唯独那块悬挂在门庭上方的“翰林第”匾额,好像在提示主人在这里曾经经历过的荣耀与辉煌。

    然而,耀祖光宗的记忆在闯荡大千世界和领略新学新知后,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华彩。四年京官生活的风风雨雨,差不多也荡尽了仕途腾达的残梦,所余下的只有那纯属于自己的书生本色。

    路在何方?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当如何去走?

    回顾了他所接触的新知对他产生的强烈冲击,他感到,只有千千万万的中国知识分子具备他这样对世界的认知,具备全新的思维,在灵魂深处来一场革命,从意识上改造中国人,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国是。

    此时此刻,荣耀脑际多时的投身新教育的念头,变得清晰而强烈。这是自身特长和兴趣之所在,这也是目睹维新党人惨烈失败后,他所认定的一条报国之路。

    还真机缘巧合,机会很快来了。

    绍兴作为文化重镇,在这个时期理所当然的也受到甲午战争后维新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