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5章 惊世骇俗

己也主动做出承诺和自我约束,真是比平等还平等。

    “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惊世骇俗的字眼儿竟出自一个翰林之手。这种离经叛道、蔑视纲常的几项原则一抛出来,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犹如给死水面上抛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一样,这种颠覆性的举动给世人造成的剧烈震撼,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蔡元培在当地是何等人物,他的作略马上就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

    还能再有说媒的人吗?

    上面提到蔡元培和校董徐树兰之间出现的分歧。蔡元培愤而辞职,经人说和,人虽又回到绍兴学堂任教,但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却是始终存在。

    归根结底,以徐树兰为代表的当地传统派士绅要办的教育是“只以金银遗子弟,何如道德教儿孙”式的传统教育,在他们看来,新学的设置只是为了因应新的时势而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略加调整,并应以不破坏传统的“道统”为前提。可是蔡元培于公于私的种种作略实在是一再地冲击了他的底线,这便使得校董徐树兰先生不再热衷于绍兴中西学堂的校务。

    到了1900年底,学堂需要经费投入,蔡元培又去与徐先生协商,但徐先生冷淡以对。蔡元培最后只好于1902年2月底离开中西学堂,移交出校职。

    离开了绍兴中西学堂,蔡元培不放弃自己认定的新型教育事业。此间曾几次到杭州筹办师范学校,虽几经波折,终于没有结果。但也有收获,就是因此而结交了一帮学界人士。走得很近的,是养正书塾教员陈黻宸(介石)、林少泉(林白水)、陈叔通,还通过他们认识了这书塾的学生汤尔和和马叙伦等人。

    陈黻宸(1859年—1917年),幼名芝生,一名崇礼,后名黻宸,字介石,晚年改名芾,室号饮水斋、烛见知斋。浙江瑞安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史学家,被誉为“浙江大儒”、“史学巨子”,与陈虬、宋恕三人是名重清末民初学术界的“东瓯三先生”。45岁考中进士,曾先后担任浙江省谘议局议长、浙江省民政部长、民国首届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

    林白水(1874年1月17日—1926年8月6日),男,福建省闽侯县人。汉族,原名獬 ,又名万里,字少泉 [2-3] ,号宣樊、退室学者、白话道人等 ,福建闽侯(今福州)青圃村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记者、报人、新闻工作者。

    陈叔通(1876年—1966年),名敬第,浙江杭州人。清末翰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