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勇敢是具有独立之心的勇敢,他认为“勇敢之最著者为独立。”“独立之要有三。一曰自存。二曰自信。三曰自决。”他倡导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强调人要有独立之心,做到不依赖于人,以自己的思想、意志尽守职务,立足世界。
提倡夫妇平等、职业平等、国民平等。蔡元培把平等观念渗透到“家族”、“社会”和“国家”伦理之中,他提倡夫妇平等,批判“三从四德”的封建家庭伦理,他认为男女性质不同,夫妻各有本务,但是“男女平权”。他提倡职业平等,虽然职业有劳心劳力之分,但无高低等差,“凡一职业中。莫不有特享荣誉之人。盖职业无所谓高下。”他提倡国民平等,批判封建等级观念,认为国民并无等差,人人都有权利,人人都有义务,“权利义务二者相因”。
提倡公义、公德、博爱。蔡元培倡导的博爱不仅是救人于疾病、危难和穷困之中;而且能够为社会国家挺身而出;还能积极投身博爱事业,量力捐财,修河渠、缮堤防、筑港埠、开道路、拓荒芜,设医院、建学校、设图书馆,设育婴堂、养老院等。
蔡元培所描述的社会国家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也不是闭关锁国的所谓“泱泱大国”,他讲的社会是大社会,超越国界。他讲的博爱是人类之爱,不论是国际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救援,还是人类社会的“相互待遇本务”,都是大爱。由此我们可以领略蔡元培的世界观念和国际情怀。
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蔡元培力图在修身教科书中把中西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也确实堪称当时最好的范例。
《中学修身教科书》本着“实用主义”原则,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南”。此套书虽然写在百年之前,但它表达的许多普遍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一样值得学习借鉴。
《中学修身教科书》至1921年则曾经再版16次,是民国初期国内中学深受欢迎的教科书。
《中国伦理学史》之所以具有标志意义,不仅因其是蔡元培晚清时期的学术代表作,是国人写作伦理学史的开山之作,更因其是现代学术精神、道德意识与文化品格的结晶,是考察彼时“新学”逻辑、脉络与关怀的重要样本。
《中国伦理学史》把中国伦理学的历史分为三期,每期都有总论和结论。其下设章,每章介绍一位伦理学家的伦理思想。首先是该伦理学家的小结,然后介绍他的伦理思想,最后在结论中作者对该章伦理学家的思想稍加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蔡元培在撰
提倡夫妇平等、职业平等、国民平等。蔡元培把平等观念渗透到“家族”、“社会”和“国家”伦理之中,他提倡夫妇平等,批判“三从四德”的封建家庭伦理,他认为男女性质不同,夫妻各有本务,但是“男女平权”。他提倡职业平等,虽然职业有劳心劳力之分,但无高低等差,“凡一职业中。莫不有特享荣誉之人。盖职业无所谓高下。”他提倡国民平等,批判封建等级观念,认为国民并无等差,人人都有权利,人人都有义务,“权利义务二者相因”。
提倡公义、公德、博爱。蔡元培倡导的博爱不仅是救人于疾病、危难和穷困之中;而且能够为社会国家挺身而出;还能积极投身博爱事业,量力捐财,修河渠、缮堤防、筑港埠、开道路、拓荒芜,设医院、建学校、设图书馆,设育婴堂、养老院等。
蔡元培所描述的社会国家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也不是闭关锁国的所谓“泱泱大国”,他讲的社会是大社会,超越国界。他讲的博爱是人类之爱,不论是国际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救援,还是人类社会的“相互待遇本务”,都是大爱。由此我们可以领略蔡元培的世界观念和国际情怀。
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蔡元培力图在修身教科书中把中西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也确实堪称当时最好的范例。
《中学修身教科书》本着“实用主义”原则,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南”。此套书虽然写在百年之前,但它表达的许多普遍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一样值得学习借鉴。
《中学修身教科书》至1921年则曾经再版16次,是民国初期国内中学深受欢迎的教科书。
《中国伦理学史》之所以具有标志意义,不仅因其是蔡元培晚清时期的学术代表作,是国人写作伦理学史的开山之作,更因其是现代学术精神、道德意识与文化品格的结晶,是考察彼时“新学”逻辑、脉络与关怀的重要样本。
《中国伦理学史》把中国伦理学的历史分为三期,每期都有总论和结论。其下设章,每章介绍一位伦理学家的伦理思想。首先是该伦理学家的小结,然后介绍他的伦理思想,最后在结论中作者对该章伦理学家的思想稍加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蔡元培在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