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

治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他从1918年夏北京学生运动谈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过程,“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而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

    张国涛说得那么具体,好像不应该有错,当然,回忆还是有可能有误的,比如把五月四日那次记成“罗家伦所说的“前次”。

    但是,肯定地说,蔡元培打心底对这次活动是支持的。就算张国涛说的是真的,也不过是做做姿态而已,他毕竟是体制中人,毕竟是一校之长。

    3日晚上北大学生召开大会时,蔡元培在校,他对大会的决定应该知情。

    大会结束后,蔡元培“即召学生会干事狄福鼎等,嘱其转告同学,途中须严守秩序”。 当时他“向狄表示,他对学生们很同情”。

    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就在北大学生即将出发之际,教育部派员随同几个军警官员到场,意欲劝阻学生的行动。如果蔡元培出来做做样子,做为校长,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因为有部员和军警到场劝阻这个小插曲,事实上北大学生是最后到达天安门广场的。

    蔡元培也是个有血性的人,如果不是有碍于校长这个身份,如果不是责任所在,他肯定会走在游行的队伍里的。

    因为,就在北大学生出发后不久,蔡元培接到教育总长傅增湘奉命打来的电话,“责令蔡校长召回学生,不准游行及干预政治”,并请他到部商讨对策。

    蔡元培的态度很明朗,回曰:“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制止。”

    人也没有去教育部,4日那天,“蔡先生一日未离校,亦未进食”。

    很长的时间里,意识形态在批判胡适之的时候、常把他反对学生运动当作“反动”的证据,其实当时许多人都不主张游行示威的。

    鲁迅是反对的,因为他看到中国学生的游行示威的结果与外国不同,最终只能得到牺牲。

    李大钊也并未走在五四游行的学生中间,因为他不希望看到太大的牺牲。

    特别是鼓吹“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陈独秀,1918年5月21日因为北大学生不听劝阻而上街游行,曾经与蔡元培一起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