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

百年前在上海欢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之时,当时参与创办发动此运动的吴玉章先生发表演说,阐明留法初衷:“现在世界的新思想、新科学及此次世界和平会议,皆在法国,诸君前往,不但能学得物质上文明,并可养成高尚的理想,将来归国,以贡献于吾国社会,必能为社会开一新纪元,其功业自不可限量。”

    留法勤工俭学在一战期间,法国劳力缺乏,即很容易找到工作“勤工“,又可“ 俭学”,可谓正逢其时。但是,一战后法国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资匮乏、经济萧条。致使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陷入了困境。

    1920年6月后,大批的军人复员找不到工作,法国的经济情况更加糟糕。

    俭学生们找不到工作,处境及其艰难,只能依靠法华教育会救济。教育会这样的民间组织,财力自然很有限,无力承担如此重的负担,这便使得教育会和学生的关系日益恶化。

    同年7月,蔡元培和李石曾连发两封电报,嘱教育会挪用正在筹建的中法大学的经费用以维持学生的基本生活,但这些经费也是很有限的。8月,又派高鲁赴法处理勤工俭学的事务,高到法后便全面改组了法华教育会,成立学生事务部。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俭学生们需要钱来生活,而此时的教育会已两手空空。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蔡元培来到了法国。他的到来,在那里的人们看来“若大旱之望云霓,以为解决此困难问题唯有斯人”。然而,蔡元培此行,他只带来一笔须转交湖南学生的湘省的捐助款,别无任何救助资金。

    而此时,法华教育会的财政已经频临破产。从1920年11月到翌年1月,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经费开资增加四倍多,贷款已增加三倍多,教育会负债已高达六十余万法郎。

    面对如此情况,蔡元培能有什么办法?连日里,他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后,于1月12日和16日,分别以会长名义,发布两个公告。

    第一个通告说,华法教育会、勤工俭学会、俭学会性质不明,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应由学生自行组织,与华法教育会分立,对于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华法教育会只从旁襄助。至于经济方面,须以省为单位寻求帮助。

    第二个通告则宣布:“华法教育会对于俭学生及勤工俭学生,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对学生的经济救济只维持到2月底为止。

    对此,蔡元培在日记中写道:“在巴黎参加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